本报通讯员 张小慧
查居村是深藏在迭部大山里的一个小村落,全村126户人家坐落在白龙江北岸的高山之上,保持着由来已久的贫瘠和静默。到达这个海拔两千多米的小村庄,需要翻越一段蜿蜒曲折的土石路,沿山上升的大小山脊和迂回弯梁有38道之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不为人知的查居村地处偏远且缺水干旱,祖祖辈辈只能靠天吃饭。如何寻找出路脱贫致富,是困扰这个贫瘠山村的最大难题。 过去的几年里,查居村的百姓在致富之路上也进行过许多探索和尝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却走得异常艰难:2014年查居村种植羊肚菌,由于技术不成熟等诸多原因,羊肚菌产量低下,久之便无人愿意参与;2016年乡政府引导群众种植柴胡、党参等中药材,也因为技术投入少、村民积极性不高、产量低下而未能成功;群众自发养殖土黑猪、蕨麻猪、牦牛、土鸡等产业项目,发展毛驴、本地牛等役用牲畜,都因技术和管理不到位,加上各种资源匮乏、村民文化程度低、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举步维艰。 2017年下半年,州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帮扶点定到了查居村,初次造访“出门见山,抬脚爬坡”的查居村,帮扶干部被村里贫瘠的状况刺痛了心,一些贫困户还过着80年代的生活,冬日里,老奶奶带着孙子成天捂在炕上、四十来岁的汉子靠在墙根晒太阳、好些贫困户家里的院落长满荒草……在这个偏远的山村,群众没有致富的出路,所以也没有发展的动力。 结成“亲戚”,便休戚与共。 在高山峡谷和山坡草甸上如何“刨”出金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想办法。 从2017年开始,州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多次赴查居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州府合作市到藏乡查居村,历经8小时的颠簸,机关干部深入查居村了解情况,到贫困户家中看望走访,和乡镇村干部面对面交谈,实地了解查看了村子各方面条件,努力帮查居村找寻致富路子。 查居村虽然身处高山之巅,但日照充足、通风良好,自然条件不错,在这里搞养殖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村民也有散养土鸡的传统,对于土鸡养殖项目,镇上和村里充满信心。 “查居村的这种土鸡也叫原鸡,品种稀缺,每一只颜色都不一样,营养价值高……查居村向阳、通风、空气好,而且植被条件也不错,完全可以考虑品牌化的养殖……”帮扶工作队和县乡村干部座谈交流:“形不成规模,那就做精品,提高特色养殖产业的价值最大化,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查居村的贫困户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在州委组织部的全力帮扶和县乡村的共同推进下,一条属于查居村的脱贫致富之路开启了,从查居村“抓党建促脱贫”暨“三变”改革动员会开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春寒料峭的时节,高原山村还在沉睡,农牧林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被请到了查居村,用GPS专业仪器到产业基地测量确定了79亩发展用地。涉及养殖场用地的28户村民在村委会参加了动员会,全部同意将自家地让出来,2年无偿使用,同时参与养殖场用地开荒和厂房修建。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乡亲们热情很高,信心十足,也愿意跟着帮扶干部拼出一条致富之路。 从村里通往养殖场的道路是一段坑坑洼洼的斜山坡,要把3.5公里的人行便道修建成可以通车的加宽路面,对小村子来说不算容易,但纯朴的乡亲们全部上阵,自觉投工投劳参加养殖场道路修建,20多天的加班加点之后,便道建设完成,鸡舍场地全部平整。与此同时,协调电力公司和水电方面专业人员架设电杆、安装变压器、铺设饮用水管道、勘测蓄水池等,解决了养殖场的用水用电问题。 经过努力,养殖场建了起来,绿色的围栏圈起13座标准鸡舍搭建在查居村养殖场的山坡上,饲料房、管护室、办公室等区域井然有序。 初秋时分,查居村村民忙碌在骄阳下,首批3000只鸡苗穿过38道弯被运送到新建的养殖场,养鸡专家谢村选现场指导,村民一边搬运鸡苗一边向专家咨询着各种问题,山坡上一片繁忙景象。(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