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州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全面革新甘南藏区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实现了“视线之内见不到垃圾”的预期目标,造就了“甘南之外留得住声誉”的良好口碑,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叠加放大效应,收获了“墙里开花、墙外芬芳”的特殊惊喜。 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我州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今年引进招商企业55个,总投资额53.53亿元;1—7月,接待游客8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18%……
记者 吕炜 推进“环境革命” 展现品牌形象 我州不断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升到优化环境、展现形象、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高度,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部署推进农牧村生态人居改善工作,明确提出“视线之内无垃圾”“全域旅游无垃圾”,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育界广大师生,自觉践行“五线同心、合力共振”的要求,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推动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工作格局。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对城区、乡镇、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实行分片包干,拉长了整治链条,明确了责任主体,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运行。切实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坚持每月督查、排名、通报,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景区、进工地”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新华网、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并跟踪报道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在全国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 推进“环境革命” 锤炼干部作风 全州上下坚持以“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为目标引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全州各级干部积极转变作风,发挥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加快构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群众清和、家庭清逸、社会清朗的廉洁环境,州委州政府面向全州发起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倡议活动,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培育全民生态道德,全面推行绿色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全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上的重大意义,带头杜绝公车私用,坚持步行上下班、按标准出差下乡,真正把身影融进了人民群众。干部群众积极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争做甘南形象的塑造者、绿色文明的引领者、低碳环保的推动者、健康人生的实践者、廉洁环境的构建者,自觉摆脱现代生活带来的惰性习惯,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贪图享受、追求奢靡等不正之风,自觉反对舌尖上、手头上、脚步上、习惯上的浪费等不良现象。特别是通过大力开展“禁塑”运动,一次性塑料用具基本退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自觉使用环保制品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 推进“环境革命” 打造美丽乡村 在整治工作中,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顺应农牧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相结合,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精准聚焦“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创建标准,高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平安甘南、精神文明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总投资50.34亿元的4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一批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小康村拔地而起,极大提升了农牧村的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加快推动城乡整体面貌由城市“盆景芬芳”向城乡“花开满园”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开发”向“靠山护山、靠水护水、集约利用”转变,景区景点布局由镶嵌式“珍珠玛瑙”向全域式“满天群星”转变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进“环境革命” 彰显旅游魅力 坚持一手描绘“阳光下的大美甘南”、一手勾勒“夜幕下的璀璨之城”,重点抓好七县一市的城市美化亮化,实现了“昼”与“夜”的相得益彰。特别是一路一景、一街一景、一楼一景、一桥一景的交相辉映,一处处色彩斑斓、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绚丽灯光,全面提升了城市夜景观的品质和内涵,为星空下的甘南草原点缀了一抹耀眼华彩。不断加快旅游特色工程建设步伐,深度展现“九色香巴拉”的气质和风采,尤其是挺立在旅游主干道和风景绝胜处的52座观景台、起伏在草原上的万亩油菜花风景长廊、蜿蜒在山峦上的高原特色花卉观赏带,极大增强了甘南旅游的视角冲击力、色彩感染力、心灵震憾力。成立了注册资金129亿元的州文旅交建集团,完成融资5.2亿元,为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探索旅游赔付新模式,出台了《甘南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建立了先行赔付机制,先行赔付86件,赔付金额11.89万元。同时,采取政策指导、项目扶持、惠农贷款、免费培训等方式,大力扶持农牧家乐,现已有农牧家乐1112户,其中星级110户。以“十三五”期间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重要支撑,每年着力打造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已建成特色鲜明、规划有序、设施完善、初具规模的旅游专业村126个,改变了群众长期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为藏区农牧村发展探索了路子,做出了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