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马保真
在碌曲县阿拉乡博拉村吾乎扎村小组,尕藏才让夫妇是一对特殊又普通的夫妇。 特殊是因为这对夫妇都身有残疾不能说话。说普通是因为他们的家在男女主人的辛勤打理下和其他村民家一样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甚至更为出色。 来到尕藏才让家时,他正在打扫自家的院子。庭院很宽敞,没有一丝脏乱,甚至连一片落叶也见不到,屋里屋外非常干净整洁。 “我们组环境卫生非常整洁、漂亮,尤其是我包抓村组的尕藏才让两口子,身残志不残,把房前屋后、屋内屋外打扫得非常整洁、漂亮,并且带头进行生态小康村建设,是我们村家家户户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乡干部学习的榜样。”该乡的一位驻村干部说。 今年30多岁的尕藏才让夫妇,因残疾、缺技术、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全家5口人,两个孩子,一个老人,主要靠尕藏才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加上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仅靠几亩薄田艰难度日,生活异常贫困,属典型的特困户。 2015年,尕藏才让从外面打工回来,决定和妻子旦智草通过养猪来改变窘迫的生活,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没挣到钱,以失败告终,脱贫致富的路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就在尕藏才让愁眉叹息时,精准扶贫的一条条政策,一项项措施在村里落地生根。这让困境中的夫妻俩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村干部来到他家,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坐在他家的炕头上和他们谈起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们介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过程中,阿拉乡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去他家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困难处境,决定将她家纳入危土房改造范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全家积极行动,自备木料、砂石,带头改造自家的土坯房,自家的院墙都是父子两人自己砌起来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新房子。 “建新房子这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住上了新房子,心里特别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尕藏才让的父亲深有感触地说。 房子建起来了,住有所居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具有劳动能力的尕藏才让掌握一到两门劳动技能,激活他们的内生动力。乡镇和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通过走访,进一步摸清了他们的情况,鼓励他们养蕨麻猪。目前,尕藏才让家养殖的蕨麻猪有60多头,年收入达到了三万多元。 “说真的,过去戴着贫困帽让我们难为情,天天靠大家来帮扶,也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如今,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政府帮我们扶贫,我们自己也要努力,送来的东西总会吃完用完,自己劳动得来的才能长久。”尕藏才让的父亲拉毛加感慨地说。 从一年到头愁吃愁穿到现在吃穿不愁,从土坯房到漂亮的安居房,尕藏才让夫妇相濡以沫,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