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柴玉龙 杨志新
在卓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一半是妇女,其中将近40%集中在山区牧区。面对这样的形势,卓尼县妇联找准定位,把精准扶贫脱贫作为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改革创新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县委精准脱贫安排部署,积极探索出“六个一”扶贫模式,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打好“组合拳”,带领农牧村妇女走出贫困线。 思想引领讲一讲 提起脱贫精气神 “听了老师的宣讲,我详细了解了近年来妇联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对我们妇女作为‘半边天’也能靠自己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在省妇联组织的“陇原妇女面对面?母亲讲堂乡镇行”宣讲活动后,柳林镇居民邓冬梅说。 近年来,县妇联依托“精神扶贫”“母亲讲堂”等百姓宣讲活动,积极打造“指尖上的妇联”,创建妇女姐妹交流群,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神经末端,拉近妇女与妇联之间的距离,重视贫困妇女“扶志扶智”,深入宣传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政策、决策部署,引导鼓励广大贫困妇女群众思富求富,充分发扬“四自”精神,激发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 技能培训推一推 推出美好新生活 “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我现在是顾家种地做手工‘三不误’……”甜蜜的笑容绽放在杨香梅脸上。 家住洮砚乡达勿村的杨香梅,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除了侍弄耕地,就是围着锅台转。一次,杨香梅在县妇联组织的陇原巧手培训班上学习了结编和串珠工艺后,喜爱手工的她一有时间就练习,没出半年,她就能做出精巧的金口刺绣包,这样家里就多了一项收入。随着技艺日益精湛,她还和几家淘宝店签订订单,年均增收3000多元。 技能单一和产品如何创新是卓尼县农牧村妇女脱贫的最大难题。对此,县妇联大力实施“带动妇女创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充分挖掘全县妇女传统刺绣技艺,争取省妇联陇原巧手培训项目资金,引导鼓励广大妇女在推进卓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陇原巧手”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6期次,培训妇女5000人次,其中贫困妇女2500人次,并数次聘请“民间艺人”“手工编织基地带头人”深入开展刺绣口金包制作、拖鞋钩织、中国结、烹饪等方面的培训。并依托已建成的“省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和“巾帼特色产业联盟”,推动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手工编织女能人+女经纪人+千家万户妇女手工艺人”的生产经营模式,培养女巧手经纪人20名,通过实体店、网络微店等方式线上线下销售贫困妇女的手工艺和刺绣产品,带动全县700多名贫困妇女通过居家灵活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能人引领拉一拉 拉出幸福好日子 “我们的三针绣还能做出这么洋气的东西吗?” “我们的鞋垫一双最贵才卖100元,这个才这么点花就能卖一百多?” “我们也要学这些手工活!”…… 在全县基层妇联组织改革中,县妇联注重将脱贫带动能力强的女带头人选为村妇联主席或执委,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基层妇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真正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工作格局,打通了联系贫困妇女群众“最后一公里”。 喀尔钦镇达子多村妇联主席宁菊英,是卓尼县菊英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她在务农、打理合作社之余爱做手工活,但也只是局限于传统思维的三格毛民族服饰、鞋垫,得知县妇联有技能培训班,便积极参加,练技能、学文化,并有幸被聘为甘肃省“陇原巧手”讲师团讲师。截至目前,她已经带动200多名贫困妇女自主创业。 用一个字让宁菊英概括说一下脱贫致富时,她想都没想就写下了“手”字,她说:“通过妇联的各种培训,让我认识到,我们妇女的双手不光能拿锄头,也能脱贫致富。” 道智草是一名26岁的残疾女孩,家住喀尔钦镇大族村,上大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喜欢上了做手工。2016年10月,她在州妇联和朋友的帮助下创办了“道智草手工坊”,将藏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手工作品,从最初无人问津到后来销售量逐月累计上升,两年来,累计销售作品400余件,收入6万余元,带动贫困家庭妇女30多名。 像宁菊英、道智草这样,发挥自身优势带领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女能人还有许多,她们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正如星星之火,又像一个个小火车头,引领贫困妇女唱响发展之歌。 小额贷款扶一扶 扶出创业新天地 杨海兰是一位爱好手工活的家庭主妇,在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陇原巧手”培训班后,成立注册了自己的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她到各地考察学习,自主研发了洮绣香包、拖鞋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巧手新产品。问起她的“致富经”,杨海兰说:“多亏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让我实现了梦想,每天做我喜欢的事情,感到很幸福。” 卓尼县妇联一直致力于在如何快速精准的帮助妇女就业创业问题上找差距、补短板,在广泛深入15个乡镇摸底调查中下足“绣花”功夫,核实发放妇女小额创业贷款。截至2018年9月底,累计为2000户发放贷款1.6亿元,受益妇女达5000余人。创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妇女手工编织基地1个,民族民间民俗妇女手工产业培训基地1个,培树“双学双比”女能手和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20名。 关爱救助帮一帮 帮出生活新希望 “家庭经济本就困难,我又得了癌症,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你们给我鼓励,让我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柳林镇城南社区居民梁女士激动地说。 “抱团取暖,共同致富”一直是县妇联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卓尼县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精准扶贫,加大“两癌”患病贫困妇女救助力度,先后争取“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资金26.5万元,救助“两癌”病患妇女24名。依托“母亲邮包”项目和“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等阵地,为全县287名单亲、特困母亲积极争取省妇女发展基金会基金8.61万元,从中国儿童发展基金会争取助学金20万元及省妇女发展基金会争取由省信用联社资助的价值5万元的“快乐宝贝”爱心包,发放“正恒助学金”“常递爱源公益行动”救助资金50余万元,组建62对“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62名贫困、单亲儿童。 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让更多的妇女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让贫困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美丽庭院扫一扫 扫得亮堂奔小康 自全州“环境革命”以来,卓尼县妇联深入推进以妇女为主导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开设“环境卫生大讲堂”、开展“大手拉小手、环境卫生齐步走”白色垃圾清零行动等系列举措,成功创建州县级“美丽庭院”45户,通过“美丽庭院”小美助力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大美,通过“美丽庭院”示范户引领推动巾帼农家乐、藏家乐建设30多家,抓住旅游业发展契机,打造“一村一品,一院一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帮助更多贫困妇女在自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在卓尼县全面夺取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卓尼县妇联正在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细劲儿,带领广大贫困妇女姐妹一起找“穷因”、拔“穷根”、谋“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