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成芳 张彩霞
改革开放40年来,临潭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 翻开临潭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长卷,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一九九三年六七月份,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人许佑宁来临潭拍摄有关历史文化和民俗的电视专题片。摄制组先后到流顺乡宋家庄、石门、陈旗、冶力关等地进行拍摄。在冶力关期间,正逢莲花山“花儿”盛会,从山底到山顶,行人不绝如缕。举目远望,游人撑开的花伞,在万顷绿海中,分外醒目、娇媚动人。”曾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张俊立回忆说。“当年拍摄的《草原深处江淮人》这一电视专题片,是我县改革开放后发掘江淮遗风文化的开端。” “刚任部长的那一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从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等方面对村组织进行了建设。”原宣传部部长张尊荣说,“那时候思想宣传工作虽说任务重、内容多、量大面广,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95年乡镇换届的那一年,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开展了学理论、学经济、争当合格领导者的‘两学一争’活动。活动中,许多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在那次人事安排中,坚持了‘三为主’要求,改善了乡镇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张尊荣在1991年至1998年期间任临潭县委宣传部部长,他的工作经历显现出那个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时代特征。 “在宣传部工作的十年里,我县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省委州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族各界的高度赞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明仁说。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重要时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深入贯彻州委州政府“文化撑州”战略,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播好临潭声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幸福美好新临潭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武装补钙壮骨有劲。近年来,临潭县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组织县宣讲团深入1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开展宣讲活动,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刻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第五次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开展了“百日宣讲”活动,同时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集体学习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在理论火炬的指引下,全县改革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昂扬向上的能量正在释放。 “镇里经常组织各种理论学习,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特别是争做农村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注重日常学习,积累了为民服务的经验,干起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了。”新城镇的大学生村干部对学习活动深有感触。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作为基层宣传部门,党的十九大一闭幕,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推动这一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018年5月,县委宣传部以宣讲报告会、理论对谈、进村入户等形式,深入全县16个乡镇和141个行政村对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贫攻坚及各项党的惠民政策进行了宣讲。 舆论引导集聚能量推发展。突出做好经济宣传,大力宣传全县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3655”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富民强县的新部署,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法制宣传及社会实践等教育,加强了德育管理、德育环境、德育课程、德育实践建设。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开通了新华社党政客户端“掌上临潭”,头条号“临潭发布”,对外宣传官方微博“大美临潭”及“临潭旅游”“冶力关景区”等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健全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外宣门户网站、移动社交媒体“三位一体”的信息公开体系,积极探索网站、微博、微信“一站双微”的信息发布模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精神文明春风化雨结硕果。围绕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社会文化环境净化、青少年校外活动拓展、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农牧村留守儿童教育五项工作有序开展,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氛围越发浓厚。先后两年为羊永九年制学校等9个单位配发“绿色电脑”160台,青少年学生和当地群众有了绿色上网场所,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开设“道德讲堂”,通过“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形式,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为载体,推行“五个一”流程,全社会“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命名表彰了全县第七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工作者,为11个文明单位、2个文明乡、15个文明村、121户文明农户和30名先进工作者授牌,同时对全县1361户“五星级文明户”表彰授牌;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创评活动;成立了临潭县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组建党员、巾帼、青年等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在重大节庆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推进善行义举四德榜活动。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筛选出甘南州首届美德少年候选人3名,其中1名获州上表彰。 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惠民生。按照“一带一路”“文化撑州”和“文化甘南”建设思路,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对冶力关艺术团和临潭县网络公司实行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各乡镇表演了秧歌、歌舞、赛马,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结合“四下乡”活动,组织冶力关艺术团到各乡镇开展节目演出132场次;组织开展流动图书车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各村放映电影4716场。组织编写了《临潭民俗文化》《从农村的冬天走到冬天》等著作,谱写了《大美临潭》等词谱。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以全州“乡村舞台”建设工作第三次推进会为契机,全面完成了今年的28个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村舞台97个、民间自办文艺团体65个,广大群众依托乡村舞台开展文化活动90余场次,极大发挥了“乡村舞台”的文化阵地作用,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覆盖到了全县141个行政村,“一村一场”硬化场地达40个,配发健身器材34套,为全县具备条件的篮球场地配发篮球架79套。 回首40年,临潭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与改革开放同行,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党员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新闻舆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注重对外宣传,维护和树立了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