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继元
走进临潭县三岔乡利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的兔笼内,雪白可爱的兔子或觅食,或嬉戏,或打盹……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设备很方便,只要按时投放饲料,兔子可以自行取水、觅食,粪便也会自动从倾斜的隔离板滑落,省时省力。再过几天我养的兔子就可以出栏了,不出门就可以赚到钱。”合作社当家人马利平介绍。 马利平是临潭县三岔乡养殖兔子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几年来,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养兔子脱贫致富,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把兔子做成了全村的脱贫产业。 万事开头难。2016年上半年刚开始养兔事业时,马利平凑钱从外面买进的上百只兔子还没产仔,就因为各种原因死得一只不剩。 “为什么?怎么办?”第一次失败后,马利平吸取教训,查看养殖兔子的各种书籍,赴外地学习经验方法,重整旗鼓,再次燃起养殖热情。下半年,马利平重新筹集资金,购买了100只“天地一号”种兔,还添置了兔笼设备等。为了节约养殖成本,马利平亲手做兔笼、产箱,还在兔笼下面铺一层向外略为倾斜的铁板,方便冲洗兔舍垃圾。此外,还购置了饲料颗粒机,自己调配饲料。 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如今马利平的兔社已经变成了200多平方米的肉兔基地,拥有1000多只可育母兔,一只母兔一年可产30只兔子。“2016年下半年,我卖兔子收入近20万元。”从昔日的贫困户变身为当地脱贫先锋的马利平一脸自豪。 初秋的傍晚,马利平把饲料放进兔笼,雪白健壮的肉兔和活泼可爱的仔兔纷纷跳过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你看,这只母兔刚刚产了10只小兔。”顺着马利平手指的方向,只见粉红色的小家伙们蜷缩着身体,睡意正酣。 “别看它小,一两个月后就有两三斤重了,四个月就可以出栏。”马利平介绍。 养兔是一门学问,必须进行科学养殖。为了进一步扩大兔场规模,马利平还在年前专门聘请了一位技术员一起养兔子。“技术员以前养过兔子,水平高,他通过微信群与同行学习、交流养兔技术。”马利平说。 截至目前,马利平的合作社累计销售肉兔上万多只,累计收入达到100余万元。 马利平说:“一个人富不算富,一家人富也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裕。”马利平下一步计划扩大合作社规模,带领乡亲们一起抱团养兔,共同迈上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