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改革开放40年甘南社会经济发展启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11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陈钰仁


  陈钰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经济建设方针,始终把地区发展和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在发展民族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面吸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不失为推动甘南少数民族新发展的务实之举。
  一、成就
  (一)、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40年来,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9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136.59亿元,比1978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8元攀升至2017年的19152元,比1978年增长83倍,年均增长4.9%。2012年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位数增长转为1位数增长。2012—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0%,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7年的34.0%,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全州建制镇也由1984年的4个增加到2017年的35个。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确定并实施了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措施,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农牧业结构调整明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州在农村较早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牧区各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牧业向着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7.53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68万吨,年均增加0.03万吨。油料产量由1978年的0.1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04万吨,年均增加0.05万吨。藏中药材产量由1978年的0.0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4.87万吨,年均增加0.12万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由1978年的245.39万头、只,增加到2017年的351.40万头、只,年均增加2.72万头、只。肉类产量由1978年的0.7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7.86万吨,年均增加0.18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加大重点工业投资力度,培植了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全州工业经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仅有0.19亿元,到2017年底已达到15.66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黄金产量由1990年的19千克,增加到2017年的5338千克,年均增加197千克。水泥产量由1978年的0.29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90.08万吨,年均增加2.3万吨。乳制品产量由1978年的512吨,增加到2017年的3857吨,年均增加86吨。发电量由1978年的0.22亿千瓦时,增加到2017年的39.17亿千瓦时,年均增加1亿千瓦时。2017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94亿元,比1978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12.8%;实现利税总额1.97亿元,比1978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9.0%。
  (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草原文化繁荣发展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合作至临夏高速公路,夏河机场,开建的铁路“三大通道”基本建成。近年来,甘南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新上项目增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为全州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升了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各地繁荣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了保护和发扬。通过举办节庆赛事活动,宣传展示甘南文化特色、旅游魅力。2016年,全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60个,从业人员4459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82亿元,比2012年增加0.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7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5.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50亿元,比2012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4%。全州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音乐、影视作品等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经过培育和发展,甘南州的文化企业不断涌现,以草原文化旅游文艺演出、“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已形成规模。
  (四)、各民族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的实惠。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4773元,增加到2017年的23012元,比2004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67元,增加到2017年的6998元,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4年的38.9%下降到2017年的37.8%,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75.0%降至2017年的44.6%,下降了30.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牧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18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4.74万人,累计脱贫23.4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3%下降到8.3%。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0.5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8.63亿元,比1978年增长85.8倍,年均增长12.1%。2012—2017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0%。在经济增长中,全州人民同步迈向小康。2016年,甘南州小康指数为76.6%,比2010年提高25.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指数58.2%,比2010年提高14.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民主法治指数79.9%,比2010年提高2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5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73.8%,比2010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指数83.8%,比2010年提高4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6.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81.9%,比2010年提高2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1个百分点。
  二、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近几年发展证明,甘南州的经济由加速发展转变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经济,始终是摆在前面的紧迫任务。进入新世纪,甘南州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在持续改革中精准发力,在各方齐抓共管中推动落实,全州各项事业开启了新征程、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谱写了新篇章。
  (三)、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繁荣的基础
  自甘南州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强大凝聚力,共同致力于全州的团结稳定与经济建设,使经济建设不断踏上新台阶。
  从1953年走来,到2018年的繁华。一路走来,一代又一代人忠诚坚守,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朝着总体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从农村还是到城市,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民生工程,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外开放的步伐,发生于这片热土的辉煌成就和生动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壮丽篇章的一部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