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记者 马云 邓永强) 近日,我州公开《甘南州贯彻落实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目前,《整改方案》全文在甘南州人民政府和甘南州环境保护局网站公布。 4月24日至5月8日,甘肃省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州,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8月21日,督察组向我州反馈了督察意见。州委、州政府诚恳接受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主动认领,照单全收,立即成立了由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州领导任副组长的甘南州落实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专门研究整改工作,及时制定上报《甘南州贯彻落实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8月29日,州委、州政府召开了甘肃省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南州反馈意见交办会,就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要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和责任分工,坚决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整改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落实习近平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及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州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生态”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切实抓好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加快甘南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建设“山川秀美”新甘南。 《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原则。一是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把抓好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具体行动,用督察整改倒逼新旧动能转换,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依法依规,立行立改。严格依法依规推进问题整改,立即停止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等待、不观望,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分类制定整改方案,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关了之”。三是压实责任,整改到位。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结果有核查,杜绝假整改、伪整改、虚整改。对督察反馈的问题厘清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对整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以严格追责倒逼责任落实。 《整改方案》提出了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更加牢固,督察反馈问题要整改到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要持续优化,环境治理机制要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要显著改善。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承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显著提高。到2020年,合作市城区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88.5%以上,其他7县城区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95%以上;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较2015年下降,全部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全州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继续保持无污染严重河流和无城市黑臭水体现状,河流水环境质量及主要湖泊生态环境稳中趋好。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物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全州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义务植树、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绿化生态文明小康村1500个,森林覆盖率净增0.13个百分点、达到13.58%,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33.51%,利用天敌灭鼠和生态控鼠等技术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沙化治理2.5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7%,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全面实施《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得到改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生态恶化趋势有效遏制,生态功能不断优化。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