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8年12月2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任仲平


  (一)1978—2018。
  40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大时代的转折中书写了雄浑的乐章,也在亿万人的生活里积淀下深沉的记忆。
  北京,三里屯“时光博物馆”。人们冒着寒风排上三四个小时的长队等待参观,甚至专程从海南北上、从异国归乡,只为与过去的生活再次相遇,穿越记忆的隧道、拥抱曾经的梦想。
  老照相馆里拍一张立等可取的照片,旧客厅里寻找“新三件”的身影,看看小卖部里那些带着岁月印记的“时尚食品”,听听卡式录音带里的胡同叫卖和怀旧金曲……宛如一架时光机,人们重温沧桑巨变的40年,发现时代前行的轨迹。
  “改革开放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生在改革年代何其幸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一家的幸福生活”“城市因它焕然一新,国家因它文明富强”……“时光博物馆”的留言墙上,观众写下一个时代的共鸣。
  历史长河中,4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近14亿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我们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岁月,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而无数中国人向着未来充满激情的进发,也如涓滴入海汇聚成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今天,我们审视改革开放40年,最具活力的,是人;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年,最该致敬的,也是人。
  (二)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人们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
  1983年,花好几个月工资买了辆自行车;1989年,为买电冰箱几乎用掉所有积蓄;1995年,全家存款是3万元;2007年,搬进了94平方米的商品房;2018年,购买了一辆总价23万元的小汽车……
  山东青岛的马连发一家,1978年开始记账。从当年36元的月工资,到如今6649元的月退休金,从柴米油盐到自行车、小汽车,大小收支几乎一笔不落,留下了40年时代记忆。
  从一家人的账本到千家万户的冷暖,40年时光变换,改革开放的指针划过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时间的征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为亿万人民带去改变。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个体在大历史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从粮票、布票承载一个家庭的苦辣酸甜,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琳琅满目的展品、“双十一”18.82亿件快递,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人们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触摸改革开放的果实。被称为“联想之父”的柳传志感慨:40年前不管你怎么努力做梦,也绝对梦想不到40年后的中国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咱们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
  “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人民。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