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让“十万个为什么”变得有质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1月0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本来孩子爱问问题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也会让我们头痛不已。不过,提问都是孩子好奇心的起点,在孩子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也是在主动地探索和成长。
  同时,仅仅只是让孩子“提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把“提问”变成一个触点,让孩子可以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安全的空间,自由地提问
  每个孩子都会迎来爱提问的阶段,有些孩子可能两岁开始进入“十万个为什么”阶段,有些孩子可能要到三岁。孩子提问的过程,是启动自己大脑思考的过程,而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经验和技巧,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想象力。
  平时,如果你发现孩子好像没那么喜欢问问题,那么原因一定是我们没有给到孩子足够安全的提问空间,孩子没有办法感受到“自由提问”的宽容度,和大人对自己好奇心的支持,所以慢慢地就抑制了自己提问的冲动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构建了一个安全的提问空间呢?现在我就分享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常使用的两个方法——
  1.反向提问
  反向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把陈述句变成疑问句,并且进行下一步延伸。
  比如,当孩子说:“我不喜欢这个刷子刷东西的方式。”那我们可以让孩子说说原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刷子呢”;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式,“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它?”
  2.减少封闭式问题,采用开放式提问
  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就是答案可以用一个“是”或者“否”,或者一个具体的词来给出答案的问题。
  比如当我们问孩子“你画的是太阳吗?”或者“停车标识的颜色是什么?”,这些便是封闭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尽量少问。
  在引导孩子释放好奇心的过程中,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思路,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重视。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知识性开放式提问方法,“你对这个东西有多少了解?”这些提问非常适合用在平时和孩子做一些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的时候,从好奇心出发,引导孩子从自己了解的部分入手,一点点地思考问题。
  我们就可以以此继续延伸孩子不了解的部分,比如金星的轨道转向,以及金星的颜色等,都可以加深孩子的学习广度。
培养孩子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爱提问是孩子启动思考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更多的思维训练,那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并没有很好地把提问和思考结合在一起。
  这个状况我在Eric三岁前后的时候就遇到过。当时,我们会发现Eric的确很爱提问,但是问题总是东一戳西一打,没有任何关联性。有些问题明明是相似的,但Eric就会反复发问。
  这便是孩子没有真正把提问变成思考的一部分,而是把提问变成了一种模仿式的重复,一种机械式的运用。
  要让孩子从这样的重复提问过渡到有创造性地提问,我们同样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改善:
  1.我们要减少回答,多引导孩子探索
  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答案,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和探索的过程,如果孩子习惯了直接得到答案,就会把我们当成了他的问题百宝箱。
  意识到Eric有这样的表现时,我就在家里引入了更多的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借助一些游戏和实验,让孩子在玩中学,持续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当孩子发现原来提问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解答的时候,孩子的问题才可以具备延展性,不会停留在表面的“问与答”逻辑,而是会思考“问与做”的关系。
  2.多跟孩子玩思维导图的游戏
  对于低幼孩子来说,还有一个很好的启发思维方法,就是在阅读的時候,用手指当孩子思维的指针,提示孩子理解“整体与细节”的逻辑。
  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页面进行阅读,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一页主要讲些什么,启发孩子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当孩子消化了知识的逻辑,就会反映到他们提问的质量上。
  用手指聚焦到细节部分,告诉孩子,“我观察到了什么?”
  和孩子进行讨论,“这两个地方,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区别?”
  完成这一步,并不代表问题讨论结束了。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整理”思维讨论的过程,这里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孩子总结和思考。
  关于提问的重要性,我想拿爱因斯坦老前辈来举例子了,他很早之前就总结过:如果我有一个小时解开一个命运攸关的问题,那我会用55分钟去确定应该提出怎样的问题。
  我相信,在学习提问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学到比我们想象中多太多的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和有效思考碰撞出来的惊喜。
  主理人萌芽,两个男孩的妈妈,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香港注册社工,长期研究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创办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研发有孩子教养课、正面管教课、情绪管理课等高质量课程。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