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工业经济从无到有, 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县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培育特色工业和优势产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1992年格尔珂金矿堆浸试验成功后,相继建成了玛曲县格尔珂黄金矿业有限公司、黄金选矿厂、堆浸试验场、黄金冶炼厂,形成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一条龙的大型黄金矿山企业,成为带动玛曲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本着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发展民族工业。逐步形成了以黄金生产、畜产品加工和藏医药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17年,全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550万元,比1978年翻了467番。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商贸流通业在改革中发展, 在开放中活跃 商贸流通业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行业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玛曲县商贸流通工作紧紧围绕“巩固、消化、补充、改善”八字方针,更新观念,突出效益,狠抓质量,开放搞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畜产品、药材等资源优势,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积极改革流通体制,在发展国有商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私营、个体商业和城乡集市贸易,商业交易网点大量增加,遍布城乡,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格局。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商品流通规模迅速扩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需求从吃、穿、用为主体向汽车、住宅、旅游、休闲、网络转移。2017年,玛曲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151万元,是1978年497万元的74.8倍,年均增长11.4%。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各项建设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玛曲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开发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投资总量持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新上项目增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78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80575万元,比1978年增长2315倍,年均增长21.37%。2012—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累计达80.73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投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了国有投资、民间投资等多种投资形式,尤其是民间投资大幅度增加。投资主体的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建政初期,玛曲只有县城之名,没有城镇之势,党政机关一直在帐篷中办公,建县后的五六年中才先后修建简易办公房35幢取代了帐篷办公室。改革开放以来,玛曲县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强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全县城镇牧村公用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治安、道路、供水、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地下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市容大环境和居民生活小环境都有明显改观。2017年,玛曲县城镇化率达到28.1%,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并蒂开花, 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玛曲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全县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并蒂开花,蓬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玛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社保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完善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牧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为补充,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教学条件全面改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从1956年建立第一所帐篷小学开始,玛曲的民族教育开始逐步走上正轨。改革开放以后,县上总结了以往办学经验和教训,根据牧区民族、交通、地理等特点,提出了以“集中为主,寄宿制为主,公办为主,全日制为主,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方针,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县人口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截至201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7所,在校学生10247名,教职工876名。 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玛曲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017年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3所,床位228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55人,其中执业(助理)师11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81‰,婴儿死亡率8.81‰,产妇住院分娩率92.76%。2017年全县总人口为5.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4‰,比1978年降低12.9个千分点。 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 成为玛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玛曲县草原广袤,民俗奇特,山水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各种人文景观广为分布,民族文化根深蒂固,是目前甘南州唯一保留高原游牧文化特色的县域。浓郁的藏族部落风情和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旅游活县”战略目标,出台了《玛曲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通过不断加大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建成三星级首曲宾馆、三星级金曲宾馆和吉祥宾馆。精心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湾”“格萨尔文化发祥地”“亚洲一号天然草原”三大旅游品牌,随着“格萨尔文化旅游节”“格萨尔赛马大会”等大型文体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拉动了全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017年接待游客60.6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亿元,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玛曲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县上下共同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指数稳步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全县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全面建成小康指数稳步提高。据监测,2016年玛曲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6.29%,比上年提高8.19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22.5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玛曲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玛曲县将以建设青藏高原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围绕城市建设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使玛曲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改革开放谱华章,不忘初心再出发。玛曲人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以昂扬的斗志重笔描绘草原新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