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扶贫扶智扶志齐步走
——我州实施就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2月1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造血式 送技能 齐步走


 记者 李建舟 张继元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就业脱贫工程中,我州立足州情民意,积极探索就业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方法、新路径,将岗位开发、本领提升、动力激发作为就业脱贫工作的主抓手,为贫困劳动者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促进贫困劳动者物质脱贫、精神脱贫“齐步走”。

因人施策优服务 专注技能扶智
  实施脱贫培训送技能,扶贫先扶智。根据贫困劳动者大多缺少一技之长,无力转移就业这一现状,我州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牧村劳动技能的主要手段,以优先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培训意愿的农牧民工来缓解我州就业结构性矛盾,为农牧民工和城乡其他劳动者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工作。培训机构立足自身实际,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州上培训机构为主体,以县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以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体系。目前,全州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依托临潭县职业技术中学、舟曲县职业学校、卓尼县职业技术学校、迭部县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州内、外有资质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为协调推进全州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我州成立了八个专项督查小组,每县由一名县级干部包县督查,全力推进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各县市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按照部门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了工作责任体系。突出“三个结合”,提高培训质量。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创业技能特点,在田间地头、酒店宾馆开展动手操作培训,在实践基地讲解技术要领,在培训课堂讲解政策法规,引导学员边学习边操作,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农牧民群众能听懂易交流的藏汉双语进行授课,让牧民群众更易于接受,提高了群众的参训兴趣和学习效率。截至去年底,全州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74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16人。
因势利导给政策 激发脱贫动力
  落实奖补激发就业动力。2018年,全州劳务输转完成全年12万人的任务目标;实现劳务创收21.183亿元;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824万人,建档立卡劳动力劳务收入1.93亿元。同时,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出台了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和企业吸纳本县市区贫困劳动力的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及企业的积极性,为我州大幅度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精准识别、动态掌握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和就业愿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各县市认真摸底,加强劳动力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现已完成“一库五名单”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招聘活动,为用工企业和有求职意愿的劳动力牵线搭桥,实现劳务供需精准对接。去年,州人社部门共举办企业人才招聘会32期,参会单位679户(次),招聘会期间涉及东西部协作的帮扶市企业进场156个,帮扶市提供岗位数4862个,求职人数达5067个,达成意向674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人数137人,通过政府间劳务协作输转83人,其中建档立卡人数48人,人均月收入3242元左右。
因地制宜建平台 承载就业扶贫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在全州深度贫困村中,开发了3305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设置的岗位有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乡村水电保障员、农村养老服务员、村级就业社保协管员、乡村公共安全管理员、乡村公益设施管理员等,从事乡村公共服务工作。在人员选聘过程中,按照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的原则、数量、程序、条件和岗位类别,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按照村委会申报,乡镇初审、考察、评定、公示,县级审核,岗前培训等程序,精准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并与县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和低保系统进行比对,选聘合格的人员与乡镇政府签订聘用协议,组织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所从事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岗位工作标准和要求。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了考核管理办法,对所有聘用人员实行动态台账管理,考核工作具体由乡镇和村委会负责,每月向县市人社部门上报考核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发岗位补贴的依据,岗位补贴按月足额发放给聘用人员。经测算,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提高了贫困家庭收入水平,帮扶建档立卡零输转就业家庭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脱贫。全省“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后,州委、州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全州“扶贫车间”建设力度。截止目前,全州“扶贫车间”总数达到62个,吸纳劳动力3073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738人,平均月收入2620元左右。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