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江仙
从踏上安徽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奔走不歇。也是这次旅途,使原本无端的人生,徒然间增出了几丝细弦,从此弹化出不尽的感触,让我或驻足凝视,或午夜梦回。 竹 竹在南国,一年四季皆生趣,春青翠,夏翠绿,秋黄绿。 走在山间,竹是我的最爱。顺着淡黄青绿的竹林向大山的高处与远处看去,所看到的群山完全是一幅油墨画,那众多的竹因不同的光线照射,呈现着深绿与淡黄不同的颜色。 走在林中,静止时,山是画,风来时,山是海,风有多大,海的波涛就有多大。登高远眺,茂密的林子里深绿、淡红的树叶在深绿淡黄的竹叶衬托下,美轮美奂,顿觉涉足仙境,惬意无比。 深呼吸,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来个深呼吸,仿佛在这长长的呼吸中,把自己长期在混浊的城市与电脑前疲劳不堪的眼睛,得一次彻底的清洗与疗养。在这里,花上几十分钟时间,你会由衷地感叹一声:何为享受自然,此处便是。 同行引用苏东坡所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元代吴镇有诗赞竹:“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明月聊婆娑。”竹在深山幽谷抱朴守拙,虚心若愚,与清风明月相互吟唱交流,构成一曲天地间最动听的守节意境。竹子与生俱来的虚心抱节的特质,对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纯洁与神圣的借鉴。站在竹林,不由地感叹到,“人有竹子之气,一生高傲不俗;人有竹子谦逊之心,一生处处有亲朋;人有竹子情怀,一生自满丰足。人若是竹,通体是美。”大地有竹,流光溢彩。 写诗的房卡 赶往休宁县的路上,青翠的茶树,如隐如现的溪流以及那漫山遍野的绿林青竹间片片升腾而起的蔓雾乳云,带着溪流的湿润和泥土的芬芳,顺风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错落有致的村舍,白墙灰瓦的建筑,浑然天成地与山林揉为一体,恰似一副巨大的水墨画。这样的山,这样的地,这样的村舍,充满了毓秀之气。 下午,我们抵达休宁县,住在怡人清幽的风湖烟柳度假酒店,就连房卡都让我为之动容。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诗意的房卡。 房卡的正面是淡淡的水墨画和联系地址,后面是休宁上资人,崇祯十六年进士王姬生,晚伞送友人至风湖的一首诗,“春光摇曳斗城西,老眼低回望转迷。树底不逢青雀过,湖头偏听紫骝嘶。雨垂荫边村舍隐,风起晴毕与寺齐。欲折一枝聊赠别,依低愁绪挂前溪。”走入房间,屋内的设置固然雅致。 站在窗前,看着周围的柳树、竹子和湖泊,这湖一定是风湖,诗人将好友送到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早上,被鸟儿叫醒的我,睁眼就看见花格窗外的风景,想去林间,湖边,寻找诗人的足迹。因为赶路,我管着自己的脚,却管不了放飞的心。 如果,如果再呆一天,早上还会被鸟儿叫醒,睁眼还会看见花格窗外的风景;午后我会拿着南怀谨讲述《金刚经讲什么》的书,到湖边柳树下就着太阳续读,喝着绿茶,听着古琴曲《消遥游》和《云水禅心》。晚上在烟纱月笼中寻找人灵物魂,说不定遇到送友到此的王姬生,也许还会遇到诵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的汤显祖。 恍惚之中见淑真 走进歙县古徵州,游览衙府时,无意间走进知府大人的后院,漫步于东西两园、楼台水阁间,我不由地想起了才情纵横的朱淑真。 祖籍安徽歙县的朱淑真出生于宦官之家,这样的后院也是她生活的重地,虽说与外界隔绝,但父亲是个文化人,很多文人墨客的著作都收藏于家,给聪慧的淑真幼小的心灵打开了文学之门。 花香弥漫,鱼儿畅游的楼前小院里,恍惚间,看到幼年的淑真手捧一册线装书,在霞光掩映的晨晓,暮色低垂的傍晚里,时而沉思,时而凝望。或许她并不理解那些美好的意境,也无法揣度期间的情怀,但是那些优雅而美好的文字,如同一串串剔透的水晶,闪着耀眼的、细碎的光华,一直到她的心里,变成一颗颗稚嫩的种子,把那淡淡的诗意和衷愁安放在心间魂处。 在文学熏陶中成长的朱淑真,博通经史,精晓音律,擅长诗词。 爱女心切的父亲,闲暇之时,偷偷地带女儿上街游玩。有天,父女俩上街游玩时,在闹市处碰到一个骑驴的老人。毛驴在街上受到惊吓,狂奔中撞到州官,州官大怒,命衙役将毛驴牵走充公,并将骑驴人抓进衙里打板子。率真、勇敢的朱淑真不顾父亲的阻拦,到官府为骑驴人求情。 州官很早就听说过朱淑真的才情,为试才学,州官对朱淑真说:“人们都夸你诗做得又快又好。我给你出一道题,如果你能切题当堂做诗一首,且在诗中接连说出八个‘不打’而字面中又不出现一个‘打’字,我就会依你要求放过此人,并且将驴子还给他。如果你做不出,就罪加一等!你看如何”。为救人,她反问:“老爷此话当真?”州官说:“此话当真,大堂之下观案的人众可为你作证”。稍加思索的朱淑真,从容吟诵:“月移西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雨过天晴不需伞,铁匠熄炉正喝茶。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蝶团团绕灯花。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老父失礼碰尊驾,乞望大人饶恕他。”该诗前八句依次隐含着“不打更”、“不打鱼”、“不打伞”、“不打铁”、“不打柴”、“不打茧”、“不打秋千”、“不打油”八个“不打”。 州官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姿色俊美的少女,情不自禁地连呼“奇才、奇才、真是奇才”,立即兑现诺言。 站在州府办案的地方,看着大堂之上“明镜高悬”的那块扁,恍惚又见善良,多才的淑真,为救老人,在那个礼法森严的时代,不顾大家闺秀的影响,在大堂之上与州官对峙的场景。 人归草木间 见到生长在山林中的茶树,才知道茶树喜欢的是清逸。 正如“茶”这个字,上草下木,人处草木间,清芬涤洗了性情。 这是我第一次见山林中的茶树,因兴奋,将脸贴在车窗上,贪婪地注视着一片一片的茶树,生怕遗漏。 进入黄山区,看见一路牌,名为织云路。我怀着好奇心,看着织云路两旁的茶铺、茶馆的招牌,心想,难道这里是出茶的地方?就在此时,有人建议,买黄山毛峰的话,大家一块买。确是出茶的地方,油然而生的品茶念想,让我欲罢不能。 太平猴魁价位太高,能泡太平猴魁的店主少之有少。茶店店主不烦其厌给我们介绍黄山毛峰。“黄山毛峰”属于炒青绿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清明和谷雨时节,是毛峰采收的最佳时节,所采制的茶叶嫩芽,是新春的第一茬茶。茶色绿翠,叶质柔软。焙出的茶叶香味醇厚,是一年之中茶的佳品。店主捏一小撮上好的毛峰放入热水中冲泡,杯中的茶叶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我实在忍不住了,先端了一杯,细酌一口,顿时鲜爽甘醇,清香四溢。再将茶水含口细品,舌齿生津,再下咽润胃,通心通肠,好不舒畅! 可谓是:“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刹那间想起崔珏的《美人尝茶行》:“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滚滚红尘多少事,都付南柯无迹寻。”那种脱了尘缘杂念的心境是何等的舒畅与宁静! 在品茶议价中,发现店主是个书法爱好者,说到书法,话题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说到尽兴处,他摊开笔墨,爽性而写。写的是楷书,既有行云流水的洒脱,又有男子汉的那份硬气。他家有茶山,种茶、采茶、经营茶的同时,看书,写书法。别时,他送了我一副字,是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这首诗的同时,也诠释了人归草木间的性情。 太平湖 初看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曾痴迷过《黛玉北上》里的湖光山色,也奢望过,有生之年,一睹它的芳容。 做梦也没想到,此时此刻,我就在《黛玉北上》的太平湖上。 太平湖宽处烟波浩渺,似洞庭之坦荡;狭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它的四周峰峦重叠,秋林点染,雾漫湖面。青松绿竹倒映湖中,与此倒映于湖中的还有充满艺术的国际交流建筑群,层层叠叠的透明建筑,如瑰丽的七宝楼台,又似神奇的水晶宫,恍若奇妙的梦幻世界。 水为万物之源,灵性之躯,美之化身。水可净化世界,柔化人心。这里却是山水交融的人间仙境,风光旖旎,叫人留恋往返。 没有钢筋水泥的丛林,熙来攘往的车流,有的是沉静中的山水田园,徵派建筑的风格,湖面上悠然而行的船只,清幽静谧的环境,清新宜人的空气,让我沉醉,让我痴迷。 在这自然、朴素、幽静,令人沉醉的太平湖,我不敢停留,怕身体和心灵,那一个会停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