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做强产业扶贫 助力高效脱贫 推进产业扶贫,激活内生动力。各级部门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举措来抓,以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为支撑,培育产业、扶持“龙头”、完善带贫机制,形成了覆盖千家万户的扶贫产业体系。 农牧产业发展方面,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通过参股经营获得稳定分红,户均每年分红1000元以上。实施农牧业保险助推产业扶贫行动,承保牦牛、藏羊342万头只,青稞13.4万亩,截至目前,赔付各类保险7293万元。州县确定55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群众入股分红达785万元。乡村旅游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重点对25个旅游专业村进行了专项扶贫项目扶持,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为农牧民群众实现旅游增收搭建了平台。就业扶贫方面,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带薪培训+实训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55万人次,选聘15665名贫困人口通过环卫整治、道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均每年获得工资补助5000—6000元;从未就业贫困家庭大学生中招考659人从事乡村扶贫工作,月工资3000元。光伏扶贫方面,规模达5万千瓦的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陆续建成,实现并网发电。电商扶贫方面,舟曲、迭部、卓尼、碌曲4县启动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全州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89个、村级服务点224个,开展电商业务知识培训1.03万人次,去年农畜产品上网销售突破1亿元。 明确目标任务 夯实责任基础 我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加快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为决战深度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组织领导上,报请州委加强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24名州委常委及地级领导干部充实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在责任落实上,2018年有22次州委常委会和州政府常务会涉及脱贫攻坚议题,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12次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协调联动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起草并印发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清单、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责工作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各级领导统筹的责任体系,以责任倒逼工作落实。在工作推进上,扎实推进“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攻坚行动,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脱贫攻坚“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工作制度,形成了各级联动、多轮驱动的聚合放大效应。在督促落实上,扎实细致完成了汪洋主席、胡春华副总理来我州视察调研的有关协调服务工作,参与、配合、服务、协调、陪同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巡查、督查和调研31批次,有力有效推进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夯实基层基础 锻造坚强队伍 充实专门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州直单位选派2名县级干部任州扶贫办副主任,选派8名正科级干部挂任县市扶贫办副主任,2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贫困乡镇及涉农单位挂职锻炼。同时,对2017年天津市选派到8个贫困县市任政府副职的挂职干部加挂县市委常委职务,督促成立了中央单位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各县市也分别成立了省州选派挂职干部临时党组织。调整优化队伍,增强干部工作活力。调整下派251名县级和科级优秀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并兼任工作队长,为30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增派309名农牧业科技人员。各县市逐乡、逐村、逐队、逐人对全州309个帮扶工作队,1469名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评估。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组织能力。进一步靠实行业扶贫工作职责,扎实开展贫困村班子调整加强专项行动,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实施农牧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不断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指导协调舟曲县集结1400名突击队员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临潭、碌曲、玛曲、迭部等县整合省州县下派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力量,组成“脱贫攻坚突击队”,聚焦脱贫,聚力攻坚。卓尼、临潭、夏河等县抽调选派干部下沉到乡镇,并将选派干部的人事、工资和党关系一律转到乡镇,把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坚持做到不脱贫不撤退、不小康不撤回。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培训工作,使驻村帮扶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强化考核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督促各部门、各县市、各乡镇严格落实“两长一队”制度,坚持实行“钉钉打卡”管理制度,到岗到位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与州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出台覆盖各级党委政府、所有部门单位、全部干部职工的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相结合的考核结果运用体系,推动形成了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优先推进、优先落实的良好局面。 狠抓工作落实 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查处了一批脱贫攻坚领域的违纪违规问题,切实维护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全州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州扶贫办就全州脱贫攻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专题汇报,并提出了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意见建议。坚持把国家和省级考核反馈、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上升为干部作风问题来看待,协调指导各县市、州直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台账、狠抓整改落实,及时弥补了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锤炼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的大平台,在州级脱贫验收核查阶段,从州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核查组和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入户走访、实地核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分别对全州2018年贫困退出工作进行了州级验收核查。 库区移民助力脱贫攻坚 我州着力促进库区移民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融合、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全年争取到位移民后扶各类项目资金3008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直补资金223万元,通过“一折通”和领取证的形式完成发放;完成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32项,总投资2785万元,有效改善了库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拓宽了移民群众增收渠道,为库区脱贫攻坚打下了较好基础。同时,对2019年拟报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优化了项目计划,目前省上已提前下达三县后扶项目资金计划1391.08万元。认真开展绩效评价。根据省移民局统一部署要求,全员全程全力配合第三方深入库区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为优秀,同时对监测评估和绩效评价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高度重视信访积案。针对九甸峡临潭库区返迁移民群众联名上访问题,州扶贫办联合临潭县深入库区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及时向州委、州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在省水库移民项目资金综合监管平台完成了我州库区移民后扶规划、后扶直补人口和历年后扶项目的录入工作,建立了全州库区移民电子档案,实现了移民工作综合监管、移民人口动态监管、移民扶持项目全过程监管、移民扶持资金全流程监管。 当前,我州脱贫攻坚正值爬坡过坎、冲刺最后胜利的重要时刻。“2019年,我们将抓紧抓好国家、省上重点支持‘三区三州’和‘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和争分夺秒的劲头,以更强工作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按照藏区‘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成效’的步骤安排,全力以赴破瓶颈、强弱项、补短板,以‘绝对贫困领域不剩一户’的实际成效彰显‘四个意识’,以‘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最终胜利兑现庄严承诺。”州扶贫办主任杨学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