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霞
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应进一步提高、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力度,其中针对商业银行提出多项要求。 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一直承担着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是解决好民企融资难题的关键一环。 找准症结,方能对症下药。当前,银行服务民企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民营企业“畏贷”“惜贷”甚至盲目“抽贷”等现象仍然存在;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风控体系,以抵押为主的信贷模式难倒不少企业等。企业对银行有抱怨,银行对企业也有顾虑,担心出现不良贷款被追责、觉得服务民企风险大收益低等。尤其是在不少银行实行贷款责任追究终身制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发放贷款慎之又慎,心理包袱较重。 这次出台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工具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操作性很强,直指一线业务的关键。这将促使商业银行放下包袱和顾虑,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从企业本身出发作出专业的决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跳出银行,综合施策。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诟病银行热衷当“当铺”,但这背后是银行对信息不对称、企业多套账、风险难把控的担忧。对此,意见提出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举措,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发力,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银行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荣损与共的关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与企业同甘共苦,当好企业的贴心人,才能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当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未来业务发展的双重考量下,银行业服务民营企业有了诸多创新,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风控和成本的痛点逐步解决。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将明显提升,以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接一版) 更多中国故事登上外媒头条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平台了!”2018年4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北京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独家采访,当得知人民日报用户覆盖超过7亿时,古特雷斯惊讶之余由衷赞叹。 “通过人民日报的报道,我们加深了对‘一带一路’的了解,那些抹黑‘一带一路’的论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2018年10月底,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不少外国主流媒体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新时代的中国,每一天都在上演精彩生动的故事,每个人都在逐梦路上奋力前行。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人民日报责无旁贷。 首创外媒定制推送,设立海外网、“海客”客户端,推进人民网9种外文频道建设,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出版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过几年发展,人民日报初步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分众化、多层次的对外传播体系。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78年人民日报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从那时起,人民日报关于中国共产党每一次重要会议的报道,我都会认真研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国际人士观察中国、了解中国又多了一个新的平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正式上线,短短一年多时间,自主下载量即超过150万,其中海外下载量超过70%。“现在我每天都会打开它,从这里读懂中国!”这是一名英国用户的留言。 2015年,人民日报开启“菜单式”定制推送模式,为外媒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内容服务。截至目前,报社已同80个国家和地区的433家媒体建立了供版、供稿、供图合作,2018年,由人民日报提供的稿件在外媒落地1.4万次,其中不少登上了国际主流媒体的版面头条。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超过6500万,稳居全球媒体前列。 扩大朋友圈,放大同心圆。在连续成功举办5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基础上,目前,人民日报社又牵头启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建设工作,联盟首届理事会会议计划在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举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3年前的这一重要论断,时刻激励着人民日报社每一名工作人员。新思想开启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担当,牢记总书记“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的殷切嘱托,党报人守正为本,创新为魂,将以奋力拼搏的精神,奋发进取的风貌,奋勇争先的作为,更加坚定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书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