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 (六)上一轮巡视整改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20.关于“上一轮巡视指出的4个方面14个问题大部分已经整改到位,个别问题正在推进整改”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甘南州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移送制度》《案件线索集中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百乡百村信访视频举报系统的作用,全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拓宽问题线索来源,加强问题线索管理,完善问题线索评估机制,在全州范围内推行划分片区、统一督查、交叉办案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能力。二是针对干部缺配和超职数配备的问题,结合机构改革,对空缺岗位领导干部配备纳入配备计划。对超职数和低职高配干部,逐人逐岗分析,尽快完成消化任务。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研究制定《甘南州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全州“三方面”干部情况统计,摸清底数,重点掌握州县市各部门单位女干部、党外干部配备情况。及时对项目建设重点领域存在廉政风险的问题进行整改。 (七)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有差距,宗教管理和维稳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还有潜在风险和隐患 21.关于“基础夯实不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突发舆情事件处置制度,全面做好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的舆情分析研判和风险防控,不断充实强化工作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二是进一步加强舆论阵地建设,统筹州属媒体和县市媒体中心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方式,建成以“甘南头条”为核心的移动新媒体宣传矩阵,全面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为各族干部群众掌握政策、获取信息、反映情况、问政互动提供便捷服务。全新改版电视藏语频道,栏目数量由原来的11档增加到12档,播出时间由原来的7个小时增加到11个小时,在中国甘南网开设藏文版面,加大藏语广播节目的编译播出力度。三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一条街和主题广场,固化、美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86处,悬挂宣传牌2000余幅,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乡镇、文明村的评选命名活动,成功举办首届“感动甘南”最美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四是扎实推进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法制宣传、民族团结“四项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活动,深入寺院宗教场所广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新修订的《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法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不断教育引导信教群众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诉求,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严格落实“两证”管理和寺庙定员管理、僧尼持证住寺制度,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力做好未成年僧人劝返复学工作,依法保障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22.关于“宗教管理管控创新不够”的问题。一是按照《甘肃省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管理办法》,明确国土、住建、规划、宗教等部门的管理责任,严格寺庙用地及建设规划审批。对寺庙、村组存在地界范围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摸,妥善解决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二是整合中央和省上各类资金,加大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寺庙维修和僧舍改造,着力改善寺庙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各寺院积极开展自养活动,因地制宜、因寺制宜开展商贸经营、藏医药研制、种植养殖,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三是结合“三学一做”“四进”等活动,通过县乡领导带头讲、联寺领导专题讲、联僧干部深入讲、专家学者辅导讲、高僧大德现身讲的方式,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坚持勤俭办教,不铺张、不浪费、不摊派,不增加信教群众的负担。同时,向广大僧人讲清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消除偏见和模糊认识。四是加强藏传佛教教职人员政治培训,在中央和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了3期培训班,选派126名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经师参加中央、省上举办的各类政治培训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挥藏传佛教界人士联系党和政府、服务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3.关于“维稳工作机制创新不足,团结稳定还有潜在风险和隐患”的问题。一是严格落实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维稳工作预案,认真开展以“全面夯实维护稳定基层基础”为题的专题调研活动,全面总结“网格化+十户联防”经验做法和“群众管理群众、僧人管理僧人”“十管十防”工作成效,通过采取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敷衍塞责、图形式、走过场行为严肃问责,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不断夯实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和基层基础。二是加强寺庙办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认真核查寺庙办人员配备、专人专干情况,对因工作调动、提拔、调整等出现空缺的,以调配、招录等方式进行补缺,实现专人专职。三是针对藏族学生就业门路有限的问题,着力在旅游产业、公益性岗位、零就业家庭救助、个体私营经济、灵活就业、劳务输出等方面开发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创业就业。2018年共举办企业人才招聘会30期,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1187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为298名自主创业劳动者提供担保贷款3124万元,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5713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438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14本,劳务输转12.5万人,进一步减少大中专毕业生待业总量,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隐患。 (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的不牢,一些工作不到位、有差距 24.关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问题。一是制定《甘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级验收方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级验收细则说明》,申请旅游项目国家藏区专项投资5.592亿元,计划草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争取落实2018年第二批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0万元,落实2019年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项目“甘南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项目”资金500万元。二是向省上申报2019年度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落实2018年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共36个2630万元。力推总投资3.8亿元的大夏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库,落实资金1.58亿元。三是针对江迭二级公路涉及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公益林等问题,采取在保护区外两段分段建设的办法,在该项目迭部段开工建设傲子沟至益哇沟口二级公路,目前已完成投资9500万元,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加快江果河至扎古录镇段(除试验段15公里)剩余路段项目建设进度,计划2018年完成投资0.3亿元。三是成立甘南州自然保护区调整领导小组,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工作,向省政府上报了《甘南州关于插岗梁、阿夏、博峪河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请示》。卓尼县已完成洮河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规划。四是按照《甘南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对符合条件的村民30户以上的自然村(贫困村所属自然村)通硬化路进行规划建设,对保护区和高海拔、高寒或者交通需求量小的自然村(贫困村所属自然村)通砂石路,合作、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六县市积极探索先建后补方式,筹措金融信贷资金启动建设自然村硬化路和主巷道硬化731公里。 25.关于“草原过载过牧,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问题。一是严格按照3︰3︰4减畜目标,逐级明确县、乡、村、户年度减畜任务和牲畜饲养量控制指标,加大退牧还草、已垦草原综合治理、生态控鼠等项目实施力度,逐步恢复草原植被和牧草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建设智慧生态牧场,大力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项目,建成划区轮牧围栏80万亩,实施退化草原改良10万亩,开展黑土滩治理5万亩、毒害草治理3万亩,综合治理已垦草原17万亩,流动沙丘1675亩。玛曲县扎实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昂格布国家沙化土地保护区建设项目,完成生物固沙、工程固沙、巡护道路全部工程量。二是严格执行《甘南藏族自治州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农牧户草畜平衡减畜任务完成情况“五级核实认定”制度、乡村两级公示制度,切实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监督监管,以财政惠农“一折统”方式向11.79万户农牧户兑付草原补奖资金2.9亿元,有效激励农牧民群众实施减畜和禁牧休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州共核减超载牲畜12.36万羊单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减畜任务。 26.关于“生态环境治理制约因素多、难度大”的问题。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功能定位,各级党委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面贯彻执行《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三是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加大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公路建设项目督查,对公路沿线植被破坏问题进行全面恢复治理。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持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九)在脱贫攻坚方面,部分领域推进不力、举措不强、作风不实,项目及资金监管有缺失 27.关于“脱贫产业谋划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一是深入推进《甘南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牛、羊、果、菜、药、薯、蕨麻猪、丛林藏鸡等八大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村扶贫项目和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89个、村级服务点227个,确定15个“三变”改革州级试点、40个县级试点。涉及125个贫困村8063户贫困户规模达5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二是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4321.39万元,扶持行政村448个(其中贫困村309个、非贫困村139个),全面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截至目前,全州农牧民合作社达到5859个,注册资金97亿元,入社成员5.4万户,贫困村实现合作社全覆盖。加大示范社创建力度,申报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12个。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强化精神扶贫的意见》,从加强组织发动、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典型示范、表彰奖励等方面入手,带动帮助贫困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组织各级干部多轮次走访、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完善12323户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研究提出“点穴式”的脱贫和帮扶举措,全面规范贫困识别方法和程序,剔除“七不准”人员701户2806人,做到了贫困入库、脱贫出库、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28.关于“扶贫资金助推作用发挥不充分,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支撑”的问题。一是严格执行《甘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监管、绩效的管理,切实增加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全力实施“两州一县”脱贫攻坚方案,落实到位专项资金28.79亿元,重点实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204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7.13万人。州、县两级财政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州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089万元,各县市共安排1.27亿元。二是对全州村级互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互助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核查,按照《甘肃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退出管理办法》,将互助资金按有关程序退出,调整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三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报账制,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绩效管理的政策要求,对项目计划编制、资金拨付使用、资金兑现报账、资金绩效评价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对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德吾鲁村出售基础母牛的22户农牧户进行批评教育,并对包村领导及干部给予了告诫谈话处理。 29.关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存在不平衡、资金筹措难等问题”的问题。一是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5533”工作机制,采取“就地审查、就地修改、就地批复”方式,对2019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严格审查,充分听取农牧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每个项目上符政策、下接地气。二是建立完善群众投工投劳、稳定增加收入、解决群众自筹资金难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切实加大群众投工投劳力度,在稳步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自筹资金难的问题。2018年争取落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资金26.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34亿元。三是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和2020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向高山区、半高山区等偏远地区倾斜,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发展优质畜牧、特色种植养殖、经济林果等多元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产业发展格局。 (十)民族干部培养方面,交流力度不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30.关于“民族干部培养方面”的问题。全面排摸重点岗位领导干部任职情况,积极推荐州县两级领导干部到省内外交流任职、挂职锻炼,激发班子活力,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选派一定数量优秀干部到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省级以上培训机构和省内外高校培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 三、持续深化整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经过两个月以来的不懈努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彰显了巡视利剑作用和震慑作用。下一步,将持续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政治态度不变、整改标准不降、措施力度不减,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确保问题整改见底到位。 一是强化“四个意识”,增强持续整改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聚神,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焦,深刻认识巡视是政治巡视,整改是政治任务,主动担负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以政治上的清醒保证思想上的坚定和整改上的高度自觉。 二是坚持靶向发力,全面彻底重治破解遗留痼瘴顽疾。继续严格对标省委第七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紧盯时间节点,从严从实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把整改工作引向深入。压紧压实巡视整改责任,按照“该谁整改的就由谁整改、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挂图作战,严格对账销号,绝不做选择、绝不打折扣、绝不搞变通,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条条见成效。对已经完成和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整改事项,着力抓好成果巩固和工作深化,坚决防止“一阵风”“走过场”;对整改未完全到位的事项,继续集中攻坚,跟踪抓好落实,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对需要长期整改的事项,加强考核评估和跟踪问效,做到不达要求不销号。 三是注重抓长抓常,不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工作成果。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对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整改办法,长期坚持并上升为制度机制;对制度不完善、有漏洞、效力不强的,及时修订完善,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把制度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进一步深化改革、破立并举,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织密扎紧制度“笼子”,用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管权管事管人,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持续巩固成效,防止反弹反复,以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向省委和全州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努力开创甘南藏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崭新局面。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联系方式: 电 话:0941—8226769 电子邮箱:gnzwztb@126.com 邮政信箱:中共甘南州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 邮 编:74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