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爷爷叶圣陶:教我们做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4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叶小沫


  ◎叶小沫

  爷爷一生都在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都在关心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这些做孙辈的,更是他那些主张最直接的受益者。
  早在1930年,爷爷在《做了父亲》一文中写道:以前曾经担过忧虑,因为自家是小学教员出身,知道小学的情形比较清楚,以为像个模样的小学太少了,儿女达到入学年龄的时候将无处可送。现在儿女三个都进了学校,学校也不见特别好,但是我毫不存勉强迁就的意思。
  原来我们以为,只有如今的父母才会为儿女的入学担忧。为了能让他们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做父母的伤透了脑筋,搞得筋疲力尽。看了这段文字我才知道,在爷爷做父亲的时候,儿女入学的问题也曾困扰过他。与大多数做父母不同的是,在爷爷想清楚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情之后,就把自己的儿女送进了普通的学校。他的三个儿女不仅没有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爸爸和叔叔连大学的门也没有进过。但是他们从小生活在爷爷身边,都从他那里学到了一辈子自学的理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个个都算得上优秀,个个都成了爷爷所希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和爸爸从来都没有规定过我们必须看什么书、背什么文章,没有要求我们的成绩一定要排在班上的第几名,一定要考上什么初中、什么高中,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哪种技能,更没有为什么事情非常严厉地批评过我们。相对成绩来说,他们更愿意听我们说说发生在身边和学校里的事情,我们正在参加的那些活动,正在看的课外书和电影。谈话期间他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和建议,会引导我们多看、多想、多实践。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我和表姐一起到南京的叔叔家里去玩,那是我们第一次离开大人结伴远行。从南京回来后爷爷问我,知不知道我们坐的是哪条铁路线上的火车,先后经过了哪些省份、哪些城市,有没有发现南方土地的颜色与北方的不同,北方地里种的什么,南方地里种的什么,庄稼长得好不好,有没有看见什么可以记下来的人和事。还说,如果我写出来他很愿意看一看。那时候我只当是爷爷在和我聊天,现在想想他是在给我上地理课,非常生动也非常深刻。
  爷爷严于律己,从小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每做一件事,只要开了头就一定坚持到底。他16岁开始写日记,天天写,一直写了78年。他做事认真,小到开个信封、写个便条,大到读书、写文章、讲话,时时处处都如此,决不马虎。他喜欢整洁,无论什么时候穿戴都清爽利落,办公桌面总是干净整齐,经常要用的东西都有归宿,一拿就到手,不用找来找去。他做事的时候总会为别人着想:把刀剪递给人家的时候,一定让手柄向着对方,为的是让人家好接。抄稿子的时候字写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为的是不让排字工人费力去猜。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为的是不影响别人的工作和生活……
  此外,爷爷的时间观念很强,每天睡觉、起床、吃饭、工作都有一定的时间,这让我们从小就知道爷爷这会儿在做什么,也让全家人做事有了时间依据。凡约见朋友和来访者,爷爷都会比预定时间早十几分钟到客厅等候。凡去开会参加活动,他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到场,决不迟到。
  爷爷遵守时间的习惯一直影响着爸爸。在爸爸的晚年,我常常陪他去开会,陪他一起见客人。和爷爷一样,爸爸开会不迟到,约好要见客人,会早早儿地坐在那里等候。如今,父辈的这个好习惯也传给了我们,遵守时间在我们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爷爷说过,“在各项教育里,家庭教育是最初最基本的一项。家庭教育是基础,基础打得好不好,跟以后各项教育的效果大有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绝对不容忽视。”从我们一出生,爷爷就在有意识地对我们进行着家庭教育,而我们也在无意识中,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益。
(节选自《光明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