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父亲
◎ 素心若雪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5月2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父亲去世已经四年了。
  半夜醒来,父亲的身影忽然清晰的出现在眼前: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瘦小的身影以及温暖的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亲切……原来,父亲昨夜悄然走进我的梦境。离天亮尚早,躺在床上竟无一丝睡意,父亲的一生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耿直而豁达的人。
  父亲是东北人,年轻时插队来到这里,在林场当了林业工人,认识母亲后就在母亲的娘家安营扎寨了。父亲虽然只是初中文化,但能写一手苍劲有力的钢笔字和行云流水的毛笔字,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文化人。村里没有几个识文断字的,乡亲们写信念信、红白事记礼、写对联的事自然都落到了父亲肩上,父亲也很乐意帮乡亲们写东西——这也是父亲唯一能证明自己在村里存在的意义。
  父亲是入赘到母亲家的,为了让村里人看得起他,也为了让村里人称呼他“掌柜的”,父亲一心想盖一院属于自己的房子。经过颇多周折和辛勤劳动,父母亲在乡亲和亲戚们的帮助下终于盖起了一座十里八村有名的“豪宅”——三间瓦房,当时附近村庄几乎没有瓦房,为了庆祝乔迁之喜,还摆了十几桌酒席,父亲也终于扬眉吐气了。
  父亲在大山深处的护林站工作,只有在每个月发了工资的日子才会走出大山回家小住两、三天,又依依不舍的回到大山深处,守着一台小收音机和几本陈旧的古书过着寂寞而清苦的日子,即使是我们兄妹几个出生时,父亲也没在身边,家务活、农活甚至于拉车拾柴的苦活累活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我们只看到了母亲的艰辛和劳累,却完全体会不到父亲的寂寞与清苦,默默地替任劳任怨的母亲打抱不平,从没给过父亲好脸色。
  父亲所在的护林站在大山深处,只有三个护林工人,经常会有人偷木材,别人看到总是睁只眼闭只眼,如果父亲遇到偷木材的,即使追出很远也要将木材追回来,当然,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也是常有的事。
  我们到了读书的年龄,为了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父亲四处托人让我们进了镇上的小学;为了照顾我们,父亲离开了他热爱的大山调到了镇上;为了改善和我们兄妹的关系,每天放学,不论他多累都会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我们;晚上,别的工人都聚在一起打牌、喝酒、下棋,父亲则顾不上一天的疲劳,守着我们写家庭作业。父亲很喜欢看书、听评书,如《三国演义》、《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即使看过、听过好多遍了,父亲依然拿出那些破旧的书给我们说评书,绘声绘色地说评,惹得左领右舍的孩子们都挤在门口偷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们兄妹更多的是严厉,绝不允许我们犯错误。记得小时候,大哥偷了同学一本小人书,父亲知道后将大哥暴揍一顿,还边骂:“想看书就说,我给你买,怎么能偷?做人要光明磊落,踏踏实实......”最后揍得大哥两、三天不能下地,夜里,我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看到父亲用毛巾在敷大哥背部的伤,眼里充满了怜惜之情,事后,哥哥将小人书还给了同学,并道了歉,父亲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次,我将父亲给的买作业本的一元钱买了零食,父亲发现后罚跪了将近两个小时,一边监督我,一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只希望你们将来能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真谛。
  我参加工作的那年,父亲退休了,去了外地生活。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一个偏僻的乡镇,交通非常不便,单位没有大灶,同事们自己生炉子做饭,我每天生火都需要老长时间,弄的满房子的烟,饭也做不熟,我在给父亲的回信中随便说了一句,没想到父亲收到信后第二天便出发,用了两天时间从外地赶到我单位,天快黑了,父亲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门口时我禁不住大哭起来,父亲拍拍我肩膀说:“我的丫头还没长大......”。他把给我带的东西放在床上,默默地把炉子抬到院子,烟囱拆下拿到院子,从大门口提来半袋白土,很用心的裹起了炉子,通了烟囱,又重新安好。第二天早上,当我推开门,看到父亲佝偻着身体从床底下搬大煤块,我问父亲搬煤块干啥,父亲说把大的都抬出去砸成小块,方便烧火,我走过去蹲在父亲身边,看着汗水从父亲的脸颊流下,帽沿下面露出一圈耀眼的白发,泪水再次溢满了我的眼眶,我怕父亲看到我的眼泪赶忙转过身装作取东西,心里如针刺般疼痛,自此之后,我努力学习生活技能,也不再向父亲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不易。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几十年的光景很快过去了,我们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长期不在父亲身边,父亲经常写信叮嘱我们一定要爱护身体,对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闲暇时间多看书,多学习,最后,还不忘讲一些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时,总嫌父亲啰嗦,都当做耳旁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发现父亲的谆谆教诲如尘封已久的老酒,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越来越香,这些教诲时常鞭策着我认真努力的工作,鼓励着我积极阳光的生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