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者
——索代与《拉卜楞寺佛教文化》□ 訾晓辉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7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著名藏族学者、格萨尔王研究专家、甘南州文联副主席索代,是我的一位老朋友。1989年3月,伴着料峭的春风,我与甘南报社同事吴春岗去夏河县拉卜楞采访,时任县党史办主任、年长我俩近10岁的索代先生,非常热情地请我俩做客到他住的家属院小平房里,特意叫来他的妹妹帮厨为我们炒了几个菜,包羊肉包子,然后尽情地喝酒,夜话叙旧,畅谈藏族文化、历史、文学,由此成为志趣相投的文友。1993年10月,我在省人大人民之声报社任编辑期间,索代邮寄赠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他编著的《拉卜楞佛教文化》,1994年5月,他来信让我为该书写一篇评介,当时由于工作忙,竟一直未兑现,成为一件撼事。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时值今日,想不到索代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年仅70岁。斯人已去,逝者如斯,音容犹在,特作拙文,完成老朋友的嘱托,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索代1948年11月出生于夏河拉卜楞镇,中学毕业后,当过牧民、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1978年,索代考入西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在4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藏语文,并开始研究藏族传统文化。他的父亲是1949年9月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是一名藏汉语口译员,曾协助人民解放军做了大量工作。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故乡拉卜楞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吸引,激发了他从事藏文化研究的热情。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由甘肃民族出版社)一书,对藏传佛教的主要内容及文化价值作了较全面的、客观的论述。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称赞道:“这本书的内容很实在,介绍的情况也很全面,是一本很有用的系统的介绍藏传佛教的书。”
  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经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众的开发,已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医学六大学院,108个属寺和八大教区的大型寺院,先后兴建经堂、佛殿、鎏金铜瓦歇山式顶楼大小近百座,嘉木样和各活佛府邸31院,有印经院、讲经坛、别墅、经轮房、普通僧舍、各种佛塔及山门等占地1300余亩,有藏式建筑、藏汉合璧式建筑,飞檐丽阁,金瓦红墙,庄严巍峨,其独特的建筑、雕塑、壁画、唐卡(卷轴画)、堆绣、酥油花、经卷、佛殿、佛像、文物、法舞、“南木特”藏戏等异彩纷呈。还有大量历史文物与古籍,其中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以及达赖、班禅多次颁赐的封诰、册文、印鉴等。有大量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金器、玉器、宝石、珍珠、珊瑚树、象牙、犀牛角、古代动物化石等。1985年4月,大经堂意外失火,国家拨款1200万元重建,于1990年竣工,恢复了原型原貌。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文化艺术的中心。赢得了第二西藏之称。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者在书中写到:“写一本关于拉卜楞的书,这是我多年的夙愿,因为我从小生长在拉卜楞,对这儿的一切都很熟悉,特别使我认识到拉卜楞寺灿烂的佛教文化,这不仅是对祖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更有必要把她介绍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拉卜楞,热爱拉卜楞,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本书定名为《拉卜楞寺佛教文化》,主要目的是让人们从佛教文化的角度了解拉卜楞寺。自格鲁派佛教将“六大学院”与“十大学问”织于一体时,格鲁派佛教寺院的内容大大超出了宗教,它包含了众多的文化现象,所以从文化角度出发,会使人们容易了解藏传佛教的价值。拉卜楞寺是典型的格鲁派寺,我在介绍拉卜楞寺时将它与格鲁派联系,将格鲁派的一些特点穿插在其中,使人们既了解拉卜楞寺的特点,又了解格鲁派佛教的一般特征,使读者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拉卜楞寺。另我将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活佛放在前面写,最后又简述了拉卜楞寺的近况,意在说明历代嘉木样活佛是热爱祖国,坚持祖国统一的模范,让人们通过这条纵线了解拉卜楞寺的脉络。”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全书共十七章节,其中详细记载介绍了拉卜楞寺建筑艺术、塑像艺术、壁画艺术、唐卡艺术、佛殿音乐、“南木特”藏戏、拉卜楞民俗文化等,该书资料翔实,是融历史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了解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一本佳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谈到索代的丰硕成果不能不提到他潜心研究的中外闻名的格萨尔王传。大学毕业后,索代先后在甘南州文化局、州委宣传部工作,他花费7年时间,全面通读了《格萨尔王传》全部的出版和未出版资料,先后发表了多篇《格萨尔王传》的研究文章。他的第一部专著《格萨尔王传论略》成为这一领域研究者们必读的论著。作为一名新中国培养的学者,索代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30多年来,他查阅了几千万字的学术资料,通读各种理论经典,先后出版了四部专著,其它二部为《南木特藏戏》和《藏族文化史纲》(49万字),编写《夏河县志》等多部史志类图书,发表论文近百篇,受到中国社科院、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的表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一生立志做一名坚定的藏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耕耘者、传播者,他当之无愧地做到了,他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他留下的浸透着全部心血的一部部学术专著,已成为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无价瑰宝。他的名字将与他不朽的作品永远留传下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