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彩霞
夏日,漫步在流淌千年的冶木河畔,看两岸青山,赏碧水潺潺。 “饭后去冶木河畔走走,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一天的烦累没有了,人也精神了!”这是临潭县冶力关镇群众的共识。 近年来,临潭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进行安排部署,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运行机制,与各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动污染防治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让“临潭蓝”成为新常态 看蓝天白云,吸清新空气,是民心所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临潭县统筹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把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生态优先、典型示范、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大力整合各类农牧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着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的临潭县术布乡流水如玉,青山似屏,青松苍翠和碧水环绕,衬托出宁静祥和。 这几年,临潭的环境越来越干净漂亮了!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临潭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来抓,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各项环境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省内外游客的赞扬。 还青山碧水蓝天净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成为临潭县干部群众的行动指南。 临潭县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万亩,绿色长廊补植补造35.5公里,森林抚育3000亩,义务植树2900亩,26.85万亩森林纳入森林保险,有效管护天然林33.8万亩。在大景区实施造林绿化补植补造7286.77亩。实施“厕所革命”,投入2500万元计划新建、改造全县230座公厕。全面推进卫生净化、道路硬化、乡村绿化、村容美化、村庄亮化工作,投入2800万实施了城区巷道改造提升工程,硬化巷道约12万平方米。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先后修建垃圾回收屋80多座、简易垃圾填埋场20多个,购置安装垃圾箱1500多个。 同时,以国道248线、省道306线及其他公路沿线为重点,大力开展“百里洮河旅游风情线”建设,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综合治理,强化工程建设、环境卫生、污水治理、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建立定岗定位与巡查治理相结合,平时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升级改造观景台、旅游道路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使临潭大地生机盎然 走进临潭县八角镇竹林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每走一段就能看见绿色垃圾桶。关于村居环境的改善,70多岁的马大爷感触颇深:“以前,村里环境卫生没人问、没人管,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有了垃圾桶,大家不乱扔、乱倒垃圾了,村子自然干净了。” “每个巷道口都有垃圾箱,村民生活垃圾有了统一置放点,村庄环境变美了,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农村不比城里差’的幸福感。”临潭县古战镇西河村村民申大爷的一席话,折射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给群众的获得感。 临潭县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和州级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把噪声管控、砂场治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执法行动,集中对餐饮油烟、娱乐场所噪声、矿山生态环境、砂石料场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煤炭质量管控工作,制定煤质管控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县域内所有煤炭经营企业(个体)、散煤销售点、重点用煤乡镇、单位,开展煤炭运输、仓储、销售、使用等情况的摸底检查,建成城关煤炭交易市场、新城煤炭交易市场、冶力关煤炭交易市场。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今后,临潭县将举全县之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临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