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打造全域无垃圾治理“甘南样板”
——甘南全域无垃圾治理产生的集聚效应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7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成芳


  记者 张成芳

  七月的甘南草原,绿草如茵,野花绽放,蜂蝶飞舞,朵朵白云点缀着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悠远的歌声,驰骋的骏马,悠闲吃草的牛羊,绵延的山峰……汇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
  走进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一排排藏家新居,一座座藏式门楼,整洁的水泥村道,错落有致的休闲广场,无不显示出尕秀村华丽转身的蜕变。
  “之前,这里是牧民聚居点,大家自行盖房居住,环境脏乱差,群众仅靠畜牧业维持生计,每年的收入刚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牧民贡保加说。
  2017年,尕秀村依托“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好政策,开始探索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同年,全村34家牧户办起牧家乐,70余名富余劳动力得以就业。
  贡保加开办的“央庆牧家乐”,就是从旅游服务业中得到了丰厚受益。
  贡保加黝黑的脸颊上笑容满面,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至8月旺季,他家3间住房几乎每天都满员,仅住宿收入就达2万元,加上餐饮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
  贡保加说:“环境美了,条件好了,收入增加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尕海镇党委书记苏奴东珠告诉记者,因为尕秀村紧邻213国道,发展乡村牧家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尕海镇先后投入6400万,重新改造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发展起现代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的“双首位”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增加,让群众从牧场走向市场,从做家务走向做生意,许多群众把牲畜卖掉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草场得到休养、生态不断改善,实现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双丰收。
  2015年,我州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名录;2016年2月,我州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州上下围绕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抢抓国家支持藏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甘南生态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把文化旅游业确定为全州首位产业聚焦发力,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全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和强劲发展势头。
  2017年,我州成功获得“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在发布的“2017最美中国”榜单中,甘南州荣获“生态、自然旅游城市”和“民俗、民族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2016年—2019年5月,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19.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64万元,两项指标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7.8%;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