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李建舟
地处南秦岭山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结合部和川甘陕三省交界处的泉城舟曲,是秦陇文化圈、巴蜀文化圈、青藏文化圈的交汇地带,这里群山环绕,雪山巍峨,生态秀美,风光别致,是游客竞相追逐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这片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4.32万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休戚与共,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在舟曲脱贫奔小康的浩荡征程中,书写了一部史诗般的藏地传奇。 在舟曲,听到的是一个个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看到的是一幕幕攻坚决战的感人场景。一个个故事的荟萃,一幕幕场景的叠加,一张张笑脸的回放,一段段话语的浓缩,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舟曲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斐然成绩。 近年来,舟曲县委、县政府着眼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用心抓创建 巩固提升是关键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也印证了舟曲各民族兄弟姐妹之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牢不可破的真挚情感,体现了各族人民群众对平等、团结、自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高度认同,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各族人民群众对民族团结向好的普遍期待和追求。 “5?12”地震、“8?8”特大山洪泥石流和“7?12”江顶崖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舟曲在全国人民的支援支持下,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对抗各种艰难险阻,共同战胜了这一系列灾难。 一次次被夷为平地,一次次重建家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切的一切,构建出舟曲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团结一心,战胜灾难的决心。 这一切,仅仅是舟曲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舟曲县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中,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伴随着创建活动启动和《舟曲县关于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出台,创建的大幕由此拉开。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随之形成的“‘四个纳入’‘四个结合’‘两个利用’”并驾齐驱,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督查办法》《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措施办法,进一步促使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硬的制度保障。 舟曲创建工作从“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到‘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书画展”,从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到“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从民族政策法律宣传周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从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到支部结对精准共建共创;从“五下乡”,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从典型带动到示范引领;从一系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对口帮扶,到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爱心捐赠、结对帮扶的真情感染,不断凝聚起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强大思想共识和“团结奋斗、和衷共济”的精神血脉,焕发出各族儿女在生产上相互学习、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的团结奋斗激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崭新篇章。 目前,全县已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示范单位4个、示范家庭4户、州级模范集体7个、示范单位15个、示范家庭5户、县级模范集体35个、示范家庭180户、模范个人80名。 脱贫攻坚战 小康社会靠实干 “以前看着城里人跳广场舞,我们特别羡慕,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后,我们经常去广场上跳跳锅庄,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安逸日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你看,短短几年功夫,我们村里的变化可大啦,水泥路、自来水、互联网通到了每家每户,村幼儿园、卫生室、小超市也办起来了,特别是那一个个富民产业,让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脱贫,我们有绝对的把握;奔小康,我们更是充满了信心!”正在舟曲博峪乡河坝村广场上扶贫干部和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点赞村子发生的变化。 地处高山峡谷中的舟曲,既无区位优势,更无优势产业可言。产业发展的举步维艰,曾让深陷贫困中的舟曲人一筹莫展。然而,不甘示弱的舟曲人在我委产业富民的大潮中,精心谋划,集思广益,精准制定,凝聚产业发展共识。按照“一户一策”要求,为农户、种养大户和种养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扶持“菜单”,供自主选择,灵活开展“菜单式”产业扶持。“从岭藏鸡、中华蜂、土猪、中藏药材、羊肚菌、经济林果、高原夏菜、乡村旅游和劳务输转”的产业项目随之落地生根。 据了解,全县建成十万只以上从岭藏鸡养殖基地6个、千头以上黑土猪养殖基地7个、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5个、核桃基地8个、花椒基地5个、大果樱桃种植示范园4个、中华蜂养殖示范村31个,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8.2万亩,良种推广种植19万亩,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8种,种植经济林果25.36万亩、中藏药材10.86万亩、桑蚕4900亩、羊肚菌860亩,养殖从岭藏鸡60.87万只、中华蜂4.6万箱、黑土猪4.92万头,试种土三七、金丝黄菊、玫瑰、油用牡丹、大蒜等870亩,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2018年底农村居民和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402.46元、6877.4元,近年来保持12.18%、25.63%的年均增速,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顺利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以特色产业培育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正在舟曲风风火火地展开,随着一项项扶贫举措的落地落细落实,团结奋进的舟曲人正在脱贫奔小康的征程中,一路攻城拔寨,一路高歌猛进。 我州收听收看全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 本报合作讯 (记者 李桢) 近日,全省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在兰州举办,《理论视野》杂志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刚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题讲座。 举办此次专题讲座,是全省工会组织实施“思想引领”行动的重要举措,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职工的具体行动。 秦刚从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多维度深入细致地解读,讲座观点新颖、认识深刻,学术造诣深厚,深入浅出,展示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州总工会组织各州直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州委党校甘南分会场收听收看。各县(市)设分会场。 (上接一版) 2019年1——5月,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05.64万人次,同比增长10.75%,旅游综合收入21.39亿元,同比增长17.96%。 2017年以来,我州每年选择60个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作为旅游专业村,按照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建成以关街、庙沟、则岔、尕秀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184个,省级旅游典型示范村17个,建成农牧家乐1312户,其中星级210户,全州6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中25个村实现了整体脱贫,扶持460户贫困户发展农牧家乐,今年正在实施2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计划扶持350户贫困户发展农牧家乐。 碌曲县尕秀村荣获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奖,临潭县庙花山村荣获甘肃省乡村民宿精品奖,临潭县池沟村和迭部县扎尕那村被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扶贫模范村,舟曲县土桥子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扶贫百家范例。 2018年9月9日,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会上,世界旅游联盟(WTA)、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18》,“甘南州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世界17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成为甘肃省唯一入围案例。 截至目前,我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7300人以上,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9740户、4.14万人,占脱贫总人口的48%。 农家富了,农民乐了。甘南人的日子过得闲适而充盈,外地游客也感受到清新的自然风光、纯朴的乡风民俗,在民族特色浓厚的村寨里享受着田园之乐。 来自天津的游客何大鹏,喜悦心情溢于言表:“这次来甘南玩,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甘南的发展变化,甘南太美了,有新鲜的空气,有青青的草原,有蔚蓝的天空,有随风飘动的经幡,有物美价廉的手工艺品,还有可口的牧家乐饭菜,真是不虚此行。” 近年来,我州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主动融入“全域旅游”新格局,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革命”两大提升工程,实现村容村貌华丽转身,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铸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依托农牧村“三变”改革,奠定集体经济“深厚基础”,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服务”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2016年,我州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年度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 2017年2月,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我州被省上授予“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奖”; 在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我州选送的旅游商品“安多牧场牦牛肉系列”荣获大赛金奖。 无源之水无以言语,无本之木无以言茂。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的甘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现代文明遍地开花,各方游客蜂拥而至,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自然景观的完美展现和人文底蕴的深厚涵养,另一方面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给游客眼前一亮的震撼,更是“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的成功创举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惊艳。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 甘南州第四批信访案件及办理情况公示 (上接一版) 3.碌曲县亚干唐砂石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6月12日由碌曲县人民政府批准新建。2016年11月8日办理营业执照。2017年8月29日取得环评报告批复。2018年10月12日取得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编号C6230262018117130146992),有效期限为2018年11月12日至2021年8月12日,发证机关为碌曲县自然资源局。2018年3月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批复,2019年5月9日委托资质单位正在编制《开采设计方案》《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竣工环保专项验收调查报告》。目前该砂石料场处于停产。 4.碌曲县玛艾镇红科村考扎滩采砂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6月12日由碌曲县人民政府批准新建。2019年2月16日办理营业执照。2018年12月17日取得环评报告批复。2019年2月27日取得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编号C6230262019047130147736),有效期限为2019年4月2日至2022年4月2日,发证机关为碌曲县自然资源局。2019年3月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批复。2019年5月9日委托资质单位正在编制《开采设计方案》《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目前该砂石料场处于停产。 5.碌曲县扎更滩石料加工厂:2018年6月12日由碌曲县人民政府批准新建。2018年11月14日取得环评报告批复。2018年9月26日办理营业执照。2019年1月10日取得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编号C6230262019037130147584),有效期限为2019年3月4日至2022年3月4日,发证机关为碌曲县自然资源局。2019年3月取得水土保持方案批复。2019年5月10日委托资质单位正在编制开采设计方案和《安全设施设计》、建设项目验收评价报告。目前该砂石料场处于停产。 受理编号153号:“宋家庄村张家庄社临近山上90%以上的云杉死亡”。该举报问题与第三批交办的65号、67号问题基本一致,举报内容中“宋家庄村张家庄社临近山上90%以上的云杉死亡”的问题,经州县调查核实:宋家庄村云杉苗木为2018年度退耕还林项目,2019年4月实施的新造林地,砂料矿界限与退耕还林小班界限最近距离为70多米,隔一条山脊线,采石场周边农作物、灌草生长正常,新造林地云杉苗木成活率低与采石场建设无因果关系。新造林地云杉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为:由于退耕还林造林任务重,造林的主要力量为退耕群众,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劳力组织难度大,部分群众领到苗木后没有及时栽植苗木,造成苗木失水;部分地块群众栽植极不规范,造林地块没有抚育耕作,造林地块杂草丛生,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杂草与树木争水肥现象突出;加之造林后连续一周时间没有降雨,浇水不及时、次数少,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7月16日17时,甘南州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收到甘肃省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转办的第4批信访投诉问题后,州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对交办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立即转办碌曲和临潭县委、县政府,同时第一时间派出两个现场核查组分别到达涉事现场开展核查督办工作。做好现场执法文书记录,及时搜集相关印证资料。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核实,认定反映的“115号”和“153号”信访案件情况均不属实。 “115号”信访投诉问题:根据国家河道采砂和非河道采砂相关规定标准,红科沟5家沙石料厂全部按照《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设置并批复,均不属于河道内采砂。5家砂石料厂环评均已通过州级行业部门评审,已取得批复。为准确判定信访投诉问题反应情况的真实性,现场核查组监测人员对5家砂石料厂所在区域洮河上下游水质进行了取样,连夜送往甘肃省甘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监测报告显示氨氮、COD等20项指标均未超《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不存在水体污染。115号交办问题反映出以下问题:一是由于碌曲县境内大部分国土面积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可采砂区域非常有限,导致在玛艾镇红科沟区域集中了5家采砂厂,且临近洮河,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二是与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相比,5家采砂厂还存在一定差距,厂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达不到州县要求;三是由于该区域采砂厂分布过于集中,致使采砂厂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随着市场砂石需求量的逐年增长,导致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产生利益分配矛盾。州现场核查组要求碌曲县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生态恢复方案进行“边生产边恢复”,加固临近河堤,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并规范运行生产循环水沉淀池、压滤机等相关环保设施,严格落实抑尘措施,确保企业规范正常运行。 “153号”信访投诉问题:针对举报人最近多次重复举报。根据临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安排,临时调查协调处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再次赴流顺镇张家庄村蹲点入户。就砂场设置的原因、政策依据、行业标准、规范要求等对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确保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藏地传奇”感受甘南多样魅力 ——2019甘南自行车赛侧记 记者 马保真 加次力 后晶晶 高淑兰
7月的甘南,正是山花烂漫时。草原多彩绚烂,九色画卷徐徐展开,四方宾朋蜂拥而至,骑行藏地神秘旅行,感受甘南多样魅力。7月19日至21日,2019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在我州合作市、碌曲县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600余名自行车选手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 美丽的甘南,骑行的天堂!自行车赛是一项挑战速度与耐力的运动,赛事绿色时尚、崇尚坚持、敢于挑战的特点与草原儿女的质朴纯真,马背民族的英勇豪迈相似相通。 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是我州自2015年来策划举办的一项区域影响力大,民众参与度广,专业化水平高的品牌体育赛事,比赛秉承“更大的赛事规模、更高的赛事品位、更广的宣传力度、更节约的办赛原则”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众体育赛事品牌,塑造我州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助推甘南文化旅游大发展。 “我今年是第3年来这边参加比赛,今天下雨身体有点冷,适应时间有点长,拿到了U18组的冠军,我很开心,对今天的表现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U18组冠军李嘉伟告诉记者。 70载物换星移,5届赛事筹备只争朝夕,经过不断地探索、磨砺、沉淀、升华,伴随腾飞的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的家乡面貌,如今的“藏地传奇”品牌锻造日渐完善,赛事运作渐趋成熟,赛事影响力日益扩大,是近年来我州体育竞技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亮点,也是展示大美甘南壮丽自然风光、独特民族风情和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绚丽舞台。 来自海南的游客黄海宁说:“今天的比赛现场我们心情非常激动,首先主办方安排的非常用心,把2到6岁的小孩放在了最前面,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自行车运动的战略眼光。今天虽然下了小雨,但是我们看到许多年轻的选手在雨中展示自行车的魅力,展示骑行者的勇敢,展示高原人民对自行车的热爱,祝福各位运动员能够顺利的完成比赛,扎西德勒”。 记者注意到,今年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也即将在我州盛大召开,2019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作为“一会一节”的重要分项活动之一,组委会将借丝绸之魂、敦煌之光,力倡“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的主旋律,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谋划赛事系列活动,有机嵌入首届中国(甘南)骑行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藏地传奇嘉年华和摄影大赛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一个青春时尚、激情四溢、人文昌盛的“甘南主场”。 我们相信,本届赛事必将成为世界了解甘南的独特窗口,必将成为甘南拥抱世界潮流的绝佳舞台,也必将打造“一会一节”系列活动的青春时尚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