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继元
近年来,我州坚定不移落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做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州上下凝聚合力促脱贫。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打赢‘一场战役’,就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甘南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州委书记俞成辉的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齐心协力 认真绘就小康蓝图 张海滨,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畜牧师,2016年8月,他被单位选派至合作市卡加道乡木道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两年多来,帮扶队员和村干部一起,为群众“想尽了办法、跑断了腿”,终于让这个贫困的山村走上了产业致富路。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近年来,全州全面开展“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三年攻坚行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加快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激发了各族群众立志摆脱贫穷落后的信心、矢志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为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州有力有序组织实施了产业培育、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整体提升、精神扶贫“十大工程”,为决战深度贫困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2012年以来,围绕精准脱贫“十大工程”,全州落实到位各级扶贫专项资金48亿元,汇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攻坚克难 全力夯实脱贫根基 在这场上下同心、负重前行的攻坚战中,每个村都是战场,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潭县羊永镇李岗村致富带头人王举焕说:“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更强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李岗村是2015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试点村,在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开了一个好头。 危房改造“改穷窝”。全州大力推进危房改造项目,让贫困群众“住得好、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从资金筹措、规划改造,到贫困群众喜住新居;从妥善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到贫困户就业;从柴米油盐生活点滴,到基础设施公共保障……一枝一叶总关情,桩桩件件暖民心。全州累计消除农牧村危房9.98万户。 交通扶贫“致富路”。全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重点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工程、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建设和自然村硬化延伸工程,不断改造提升农牧村路网条件。 电力扶贫“照民心”。大电网延伸范围内的建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2018年在六县市建成村级光伏电站47座,辐射带动125个贫困村8063户贫困户实现“卖电”增收。 安全饮水“甜民心”。通过多年农牧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累计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1891处,全州农牧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饮水安全管理、监测机构和日常监管维护制度进一步健全。 社会帮扶“新动力”。中组部、中海油总公司、中建工程总公司、中国作协对我州相关县市定点帮扶,协调推进省内“七市九企”对口援藏。近5年来全州落实中央和省级各项帮扶资金19.4亿元,有力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 碌曲县拉仁关乡阿尼民族用品制造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内,十多名藏族妇女正在忙碌。拉毛塔是拉仁关乡唐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让她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越来越多的群众内生动力被激活,真正成为脱贫战场上的主力军。 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在党的各级干部。 各帮扶单位围绕脱贫建,干部围绕脱贫转。在脱贫一线,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机关干部,纷纷投身“攻坚”行动,和群众一块干、一起忙,一身土、两脚泥。 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情、有汗、也有泪。 历经多年鏖战,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3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2.16万;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到3.89%;309个贫困村中有200个脱贫退出,合作市和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个县市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小康,目标所在。迎着春风,70多万甘南儿女正以上下同心的执着和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幸福的明天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