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项目聚势挺起甘南发展脊梁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7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合民意


  记者 马保真

  改革之路披荆斩棘,困难与机遇共存,挑战和希望并举。勤劳的甘南人民,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挑战困难,收获梦想,谱写着光荣创业的新乐章。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发展、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凭借西部大开发和中央、省上一系列援藏资金扶持的历史机遇,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甘南州情的发展之路。圆满完成了“六五”至“十二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启良好局面。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9亿元,增长16.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7元,增长7.8%;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增长8.6%;城镇新增就业515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7以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4.36亿元,增长6.36%;贷款余额234.99亿元,下降0.33%。
  沉甸甸的数据展示着我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增强,见证百姓生活的改善,综合实力的提升;诉说着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富民强州,振兴甘南的改革开放历程。
产业投资发展迅猛
  建州初期,甘南工业基本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从财力和政策方面给予帮助和倾斜,鼓励地方积极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民族经济,使甘南工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全州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兴建了大批产业项目,形成了以安多集团、华羚集团、雪顿公司、燎原乳业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产业、以甘南州高原生物公司、玛曲县天马生态公司等为龙头的深加工产业,以甘南佛阁藏药公司、甘南藏药制药公司、玛曲首曲药源公司等为龙头的中藏医药产业等,形成了多门类、多成分的民族产业体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富州”战略,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实施了农牧业产业化、肉类及乳制品加工、藏中药材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和市场建设等35个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我州农牧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转移农牧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产业化发展。
社会事业成就斐然
  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的努力,全州八县市城区得到了大规模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县市供排水工程、电网改造、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集中供暖等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经过努力,2012年4月,甘南州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要求和甘南州主体功能定位,编制了《甘南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等8方面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443亿元。
黄河项目进展顺利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高原湿地水源涵养功能和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
  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批复总投资44.5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9.18亿元,地方配套及自筹15.33亿元。规划主要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支撑体系3大类23个方面的项目,分近期(2006-2010年)和远期(2011-2020年)两个阶段实施。近期投资29.37亿元,远期投资15.14亿元。我州自2006年以来实施了大部分已有投资渠道的项目,2008年国家安排投资启动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2009年启动了牛羊育肥小区、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青稞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启动了暖棚养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2012年启动了沙化草原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在这历史的一瞬里,甘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印证着一个个重大项目得民心、合民意、惠民生,诠释着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真谛所在。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