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健康甘南”书写民生答卷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7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何龙 加次力


  记者 何龙 加次力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历史进入新的时代,时间的年轮从指尖划过,忠实地记录下我州医疗卫生战线上白衣天使们奋斗的足迹。
看得起病——
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完善兜底保障机制

  卓玛吉是碌曲县一名学生,因患结核性脑膜炎,先后多次住院治疗,住院花费的4万多元报销了一大部分。
  近年来,甘南州各医疗机构破除旧机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21%,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50种。
  全州精准扶贫户全部纳入新农合参保范围,报销比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从5000元降到3000元,报销金额上不封顶。
看得好病——
形成四级医联体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舟曲县大川镇卫生院签约医生孙建玲来看望86岁的袁克明。“多亏了你,不然我这老骨头真没办法。”见到孙建玲,袁克明充满了感激。原来,袁克明因脑溢血行动不便,孙建玲就担负起给老人送药的任务。
  近年来,我州进一步加强了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各县市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按照职能分工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基层诊疗机构和诊疗人员技术水平,群众买药越来越方便。
  基层“缺医少药”现象逐渐减少的同时,针对大病、慢性病群体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也在全州推广。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等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救治,确定定点医院,成立由省、州专家组成的救治专家组,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控制费用总额,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群众少花钱、多报销。
  ——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全面落实24小时疫情网络监测和报告制度,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四病”患者管理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5%以上。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配合人社、民政部门做好大病报销工作,落实贫困人口州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设立医疗保障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方便群众报销。
方便看病——
就近就医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政策

  52岁的李军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因病致贫。近年来,乡镇卫生院不仅药品种类齐全,还可以“先看病,后付费”,这给他带来极大便利。
  我州在实施健康扶贫工作中,为了让贫困群众就医得到保障,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县、乡级医疗机构就医,可与医院签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出院时结清自付费用;对出院时确有困难无法结清的,还可以与医疗机构签订延期还款协议。
  据了解,全州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85个,签约常住人口25.1万人、重点人群10.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群6.6万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累计建档60.2万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3.3%。
看专家门诊——
“组团式”帮扶倾情关注藏区群众健康

  农村患者“足不出县”就能完成诊疗,看病的医生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在甘南,这个“美梦”已经成真。
  近年来,省级9大医院先后在各县市医院加挂分院牌子,做好受援地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省级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所在医院牵头指导“两州一县”医院建立影像、心电、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区域医学中心,使受援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逐步达到标准化水平。
  我州抓住天津东西部协作和省内“组团式”健康扶贫帮扶的绝佳机遇,大力实施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管理和诊疗水平,降低了县域外转诊率。
  通过天津和省内医疗卫生“组团式”帮扶支援,2019年各县市将完成5个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任务。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1所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有能开展基本服务的村医。
  满足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就是医改的最终目标。我州各医疗机构以责任凝聚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用服务点亮千家万户的生命之光,在甘南藏区绘就了一幅合作发展的壮美画卷,奏响了一曲“医患共享”的最美和声。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