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根据了解到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情况,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靠近苏联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正式决定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甘革命根据地。 这一影响长征历史走向和全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9月12日,为了战胜红四方面军领导者的右倾分裂主义,中共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的俄界村(即高吉村)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红军今后的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指出,向南是没有出路的,无论从地形、居住、给养等方面的条件看,南下都是绝路。 最终,俄界会议统一了思想,坚持了早前确定的北上方针,并作出决定:红一、三军北上,开展游击战争,到靠近苏联的中国边境地区。一方面便于取得共产国际的帮助,另一方面休整部队,扩大红军,然后再大力进取陕甘广大地区。 几日后,红军攻克腊子口,打通了北上通道。 行至甘肃省宕昌县小镇哈达铺,中央红军从邮政代办所收集到多份《大公报》和国民党地方报纸,获得了陕甘地区有红军和游击队,更有一大块发展着的革命根据地的消息。 9月22日,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哈达铺召开。对于长征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次会议给出了答案——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 5天后的27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从榜罗镇中心学校存放的报刊杂志里,党中央进一步了解到有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情况,同时也印证了在哈达铺获得的消息。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