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以冲刺的状态跑出决胜的姿态
——“三区三州”甘肃深贫区脱贫攻坚报告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9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陈二厚 谭飞


  新华社记者 陈二厚 谭 飞
       姜伟超 刘红霞

  这是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
  1650万、1232万、1442万、1240万、1289万、1386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六年,中国交出累计减贫8239万人、累计减贫幅度83.2%的历史性答卷。
  这是摆脱绝对贫困最难啃的硬骨头——
  “三区三州”仍有1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现有贫困人口的12.5%,贫困发生率8.2%,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可谓“最后的贫困堡垒”。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跨省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决胜脱贫攻坚冲锋令。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新华社记者深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采访调研,感受深贫区脱贫攻坚的成就、干劲和信心,探寻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密码。
奇迹,在陇原大地书写
  从前,马五德有三怕:一怕羊长得大、二怕庄稼成熟、三怕生病。现在,他不怕了。
  65岁的马五德,家住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掌子沟乡白土窑村。以前住的地方,方圆一公里就他一户人家。
  没有路,在家门口看得见县城里的高楼,却经常因为雨雪十天半月下不了山。养的羊要想卖出去,就要背下山,收庄稼也全靠背,生了病能不能来得及送到医院主要看运气。
  “去年搬到这个新村,没花一分钱。”马老汉向记者伸出一只手,摇了摇,眯着眼,“五间房,宽敞着呢!”
  50公里以外,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曲奥乡太阳沟村,藏族青年才多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外地游客。半天下来,笑容就没从黝黑的脸上收起过。
  以往,跟甘南许多牧民一样,才多拿着鞭子“赶日子”,总也脱不了贫。2015年,甘南开始发展旅游扶贫。越来越多的牧民放下鞭子,干起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从“卖牛羊”转到“卖山水”。
  仅仅两年,太阳沟整村脱贫。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临夏州和甘南州,同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马五德和才多,只是甘肃深贫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8年底,临夏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6.32万减少到16.38万,贫困发生率由32.5%下降到8.97%,下降23.53个百分点。
  同期,甘南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39万减少到2.16万,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到3.89%,下降47.41个百分点。
  数字背后,是贫困群众生活的巨大变迁。一座座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从山沟里拔地而起;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斩断群众的穷根;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再变成金山银山……
  脱贫攻坚带来的,不仅是这些有形的巨变,还有意义更深远的变革。
  这是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临夏州的白土窑村,记者见到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作“小胖书记”的陈登。小伙儿在村里当“第一书记”已经两年。
  在联系贫困群众的微信群里,他总是用语音不厌其烦地发布信息。“我联系的贫困户很多是留守老人,打字未必看得清看得懂,让他们多听几遍,就不会误事。”
  这样的细致,是许多深贫区干部的习惯作风。他们长年扎在高原大山和少数民族群众中间,山大沟深不漏一户家庭,山高路远不漏一顶帐篷,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理念——
  行走在甘南大地,车窗外,近处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远处蓝天白云、景致盎然。令人印象格外深刻的,是甘南城市农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净得让人难以置信。
  “摆脱贫困,不能只是盖个新房子,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观念依然一片狼藉,这可不行!”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我们要做的,是以摆脱贫困为切入点,不断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主动不懈追求。
  指着穿村而过的一条清澈小河,曲奥乡党委书记罗小龙告诉记者,这以前就是条“垃圾河”,脱贫攻坚战以来,老百姓越来越懂得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现在大伙儿搞农家乐、藏家乐、牧家乐,家家户户比的是谁家院落更整洁干净。”
  奇迹般的巨变,在陇原大地上铺展。
力量,在攻坚中升腾
  在低矮逼仄土房里过活了小半辈子的王哈力麦从来不敢想,自己能住进敞亮舒适的电梯房。她更没想到的是,下楼拐个弯,走几分钟路,就到了自己打工的扶贫车间。
  42岁的王哈力麦家在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东乡县,是临夏乃至甘肃省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八千多名跟王哈力麦一样的妇女“走出家门”,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凭自己双手打了一个摆脱贫困的翻身仗。
  合理选择搬迁安置点,做好产业对接,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重要前提。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