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直面困难 负重前进
——我州重大项目建设回眸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9月2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马保真


  记者 马保真

  七十载风雨无阻,七十年高歌前行。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甘南州各族儿女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特殊关怀下,直面困难、负重前进,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历史脚步,甘南藏区与祖国同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甘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项目建设日新月异
  合作市坚木克尔街道下加拉村民小组就是1300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中的一个。
  村民加不老介绍,多年以前,村民们以种地为生,住的房子陈旧破烂,道路泥泞不堪,距离合作市仅4公里却常年难以入城。
  “以前用牛羊粪烧火做饭取暖,院内院外都是牛羊,又脏又乱。种庄稼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也只有5000元左右。”走进宽敞的二楼客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加不老开心地告诉记者:“如今,房子宽敞了,道路硬化了,村里环境也好了。做饭用天然气,炕上用的是碳纤维(用电取暖,温度可自行控制),几乎家家都有了小轿车,天热不想开车时,都骑电动摩托车进城。”
  解放前,甘南交通闭塞,城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建州以来,实施了一大批管全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项目,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18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5.8亿元,是1953年的27.63万倍。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夏河机场通航,临合高速通车,县县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西成、兰合铁路年内有望开工建设。安全饮水、电力、通讯、市政、网络、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全覆盖。以合作市和七县城为代表的一座座草原新城拔地而起,县市城区面积扩大到43平方公里,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34.52 %,城镇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抽象的数字展示着我州经济的增长,百姓生活的改善,综合实力的增强;诉说着一届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富民强州,振兴甘南的改革开放历程。
产业投资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广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等农牧业适用新技术。大力实施了“一特四化”、退牧还草、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游牧民定居、异地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农牧村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蔬菜日光节能温棚建设、“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防洪工程等建设项目。
  建州初期,甘南工业基本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从财力和政策方面给予帮助和倾斜,鼓励地方积极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民族经济,使甘南工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全州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兴建了大批已具规模的产业项目,形成了以安多集团、华羚集团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产业,以甘南州高原生物公司、玛曲县天马生态公司等为龙头的深加工产业,以甘南佛阁藏药公司、甘南藏药制药公司、玛曲首曲药源公司等为龙头的中藏医药产业等,形成了多门类、多成分的民族产业体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富州”战略,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实施了农牧业产业化、肉类及乳制品加工、藏中药材加工、民族用品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和市场建设等35个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我州农牧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转移农牧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州产业化发展。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