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让美丽融入乡村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09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上接一版)
  这个村庄发生的喜人变化,是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遍地开花,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良好成果。
  在建设过程中,我州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总要求,打包建设基础设施,主动修复生态环境,因地筑造绿色人居,因势培育产业基础,全面培养生态伦理,创新提出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965356”标准和“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环境卫生整治标准,培育了一大批生态产业,促进了农牧村的发展,带动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在村级生态环境营造方面,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少拆房,合理保护村落饮用水源、河流、草地、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按村落范围合理划定村级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护坡55.4万平方米、护墙26.6万米,护村护田河堤458公里。在主干公路、景区景点沿线村庄植树绿化,种植高原菊、油菜花等花卉和开花类农作物,把原本单个坐落的村庄用“花”联结起来,形成“房在花中建、花在村里开”的乡村美景。
  在筑造绿色生态人居方面,坚持安全、美观、实用和群众意愿第一原则,挖掘传统民居文化底蕴,实施富有民族特色的改厕、改圈、改院、改炕、改厨、改房等项目,累计完成项目村住房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改厕8.76万户,节能改造7.8万户,彻底消除了C、D级危房;在村内建成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党员活动中心、代办点等综合服务中心1300个,基本的牧道、村道、巷道及庭院步道全部硬化,新建便民桥、供水排水、防洪堤,村村都有动力电和太阳能路灯。500人以上的项目村全部建设了幼儿园。全面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推广使用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规范,包片到户,责任到人,实现村庄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舟曲县土桥子村、卓尼县朝勿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在培育生态经济方面,围绕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按照“一村一品”“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合作组织”的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劳务输转等生态产业。生态文明小康村群众年收入高出全州其他农牧村群众年收入的2%。
  在传承培育生态文化方面,建设乡村记忆馆、农村博物馆、乡村舞台等,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和历史名宅,对有条件、有传承的村子进行专门保护,让在外的游子“记得住乡音、留得住乡愁、守得住乡情”。委托清华大学分群体编制发行了《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提高各群体生态文明意识。
  在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引领以及大范围、高频次宣传引导下,尊重生态、爱护生态、与区域生态协调依存发展已成为全州74万各族群众共识,与此相伴形成的文明守法、勤劳致富、绿色环保、比学赶超意识正在成为推动甘南草原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新引擎”和“源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南州上下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任务,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