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何龙 张继元
40年,披荆斩棘;40年,历经风雨;40年,努力前行! 40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在庆祝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甘南州卫生学校迎来建校40周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迎来办学30周年。回顾以往,几代卫校人辛勤耕耘、奋力拼搏,为学校写下光辉历史;展望明天,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甘南州卫校在新时代用浓墨椽笔描绘了一幅职业院校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发展画卷。 四十载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贫困面大,医疗水平低。城乡群众普遍小病拖、大病抗,缺医少药。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祖国大地风云激荡,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各方面人才紧缺、政策松动,原有支援甘南藏区的知识分子先后返城,造成医疗卫生领域专业人才断崖式短缺,大量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奇缺,难以为继。为了有效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加快培养本土进得来、派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夯实城乡三级医疗网络人才队伍,甘南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于1979年在甘南州府所在地合作举办了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甘南州卫生学校。 蹒跚起步时的甘南州卫校,占地仅33亩,固定资产44万元,校舍面积3500平方米,配备解剖生理、生物、理化、基础护理共4个实验室,开设医士、护士、妇幼医士、藏医士4个专业,拥有教学人员20名,其中专职教师14名、兼职教学人员3名、教学辅助人员3名。师生员工在“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引导下,夙夜在公、凝心聚力,潜心执教、耕耘智慧,播撒真知、传递科学,老师们自制实验器具,自编教材讲义,师生共同整修校舍操场,栽种树木药材,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立校风,以“教真育爱,传智授业”传教风,以“问道医学,知行合一”兴学风,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艰苦求索、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的办学之路。使学校在风雷激荡、呼啸前进的时代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辉煌之路,一代代白衣天使在这里孕育,一批批业内精英从这里起步,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短板,提升甘南及周边民族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89年,学校提档升级,扶摇向前。以甘肃中医学院甘南藏医系在该校成立为新起点,在十年积淀传承的基础上,藏医学专业跻身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之列,实现了华丽蜕变。学校成为继西藏藏医学院之后全国第二所举办藏医高等教育的学府,为继承创新藏医药文化、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迈入新世纪,学校及时调整办学定位,发展驶入快车道。2001年,藏医系升级为藏医学院,藏医学专业升格至5年制本科教育;2007年,藏医学本科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藏医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增设4年制藏药学本科专业,2017年,藏药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藏医学本科、藏药学本科再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于此同步,2005年,甘南州卫校被评定为“州级重点中专学校”,2006年升级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增设甘南州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19年,挂牌成为甘南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至此,学校整体形成以藏医药本科教育为特色,普通中等医学教育为基础,成人高等教育为补充,中专、本科并举,藏医药、西医药并重,普教、培训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四十载薪火相传 桃李芬芳 四十年来,甘南州卫生学校按照“为甘南州民族地区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庄严承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学校生存发展深深根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壤之中,以解决边远地区乡村医务人员奇缺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艰苦求索,大胆实践。哪里需要人就为哪里培养,需要什么人就量身定做培养什么人,定向办班、订单培养,玛曲班、夏河班、僧侣班、技护班、藏护班……源源不断的实用型专业人员流入甘南基层医疗单位。在新时期,为了解决中职生不能报考乡镇级卫生院执业的政策规定,学校又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学院联办成人大专班本科班,与武威职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五年一贯制”“对口单独招考”办学……这些镌刻在甘南卫校办学史上的名称和经历,无一不在生动鲜活地诠释学校面向基层、因地制宜的办学方针,四十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育输送的优秀学子,均以“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吃苦耐劳、勤奋肯干”深受社会欢迎。 ——专业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中专医士、护士、妇幼医士、藏医士4个专业。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转型增加妇幼卫生、社区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医学检验、药剂、助产、农村医学、口腔修复工艺等9个;高等教育由最初的藏医学专科1个专业增加升格到藏药学专科、藏医学本科、藏药学本科、藏医学研究生等5个;成人教育在中专护士、医士、藏医士3个专业的层次上,升级延伸到藏医学专科本科、临床医学专科本科、高级护理专科本科、口腔医学专科本科等8个。2004年,学校护理专业、藏医学本科专业评定为州级示范专业,2006年护理专业评定为省级示范专业,2016年藏医学专业评定为甘肃省高等教育特色专业。近十年来,学校还先后承担了甘南州卫生健康系统“乡村医师培训”、“全科医生培训”、“西学中”培训和“中藏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任务5种,加挂“甘南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牌子;开展育婴员、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病房护士和社区护士职业技能鉴定工种5个,加挂“甘南州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牌子。通过综合施策,学校日益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强、专业发展后劲大、办学效益显著、办学行为规范的现代化院校。 ——师资队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任教老师调动频繁,流失率高。从1999年开始,师资队伍趋于稳定,教职工人数攀升至84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5人,中级13人,本科学历教师增加到17人。2010年起,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积极争取中高级职称限额,教职工队伍发展到124人,专业技术人员增至94人,培养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7名,本科72名,评聘正高级讲师1人,副高级讲师34人,讲师及以下37人。各项占比均有显著提升,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空前优化。广大教职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多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撑起了甘南卫校和藏医学院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天空,赢得了业内尊重、社会好评。 ——教研教学齐头并进、成果丰硕。办学迄今,学校始终致力于深化教育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组织教师主编参编中专统编教材20余种、校本教材17种,出版藏医学专科教材17种,主编、编译藏医学本科教材6种,与青海医学院联合编写藏药学本科教材7种,主办《甘南卫生教育》《藏医高等教育》刊物两种。近年来,学校确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凸显特色”工作思路,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育人,教学科研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申报并主持完成专业科研项目6个,获省部级奖励1项,获得厅局级奖励13项;申报并获批甘肃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1项、优秀教学团队2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这些成果的取得,浸透着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心血,真真实实展示了历代卫校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真诚的使命担当,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和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日益夯实,趋于完善。经过几代人的坚韧实干、接力奋斗,如今,学校占地扩大到71亩,建成校舍41611.5平方米,固定资产增至1亿多元,藏书10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260余种。 特别是本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学校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保障功能,先后通过甘南州政府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藏区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新建校舍30000余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到82平方米;先后从教育部、中国健康扶贫基金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中医药大学争取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配备解剖、三理、临床技能、外妇、中心、基护、病理、口腔、藏药标本、藏药炮制、护理实训等31个实验室,建成开放型、能够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现代化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生均实训设备价值达2万余元;近两年,学校从甘南州级财政争取投资1250万元、自筹5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全校园的高清安全监控系统,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了校园基础设施及环境功能提升项目,使综合办学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学校正在筹建的还有护理礼仪室、藏医史展室、人体生命展馆、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标本展馆等,拟建的项目有培训中心、2号实训楼、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风雨操场等,待陆续实施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下一步发展奠定更好的硬件基础。 办学思路清晰明确、绩效斐然。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新思路,不断创新育人新方法,着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累计为社会输送中专、本科人才2万余名,绝大多数扎根在我省甘南州、天祝县及青海、四川等地的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行业领域,奉献于无影灯下,执着于山乡村寨,救死扶伤,温暖生命,许多人已成为本行业领域中的技术、管理骨干,有力促进了地区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颁布后,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毕业生“双证”持证率,拓宽就业门路,与甘南州人社局衔接设立了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鼓励在校大学生和中专生报名参训,迄今有1200余名学生获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力提升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013年国家教育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政策出台后,学校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签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协议,构建“五年一贯制”教育办学模式,拓宽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渠道,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三校生考试”“对口招生”“推免入学”等多形式接受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迄今有1000余名学生考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职业发展,。 四十年栉风沐雨 无悔担当 回顾总结40年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实践,学校的办学经验主要有四条: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擦亮学生的政治底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口,历届领导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事关学校前途命运的大事上把准方向,真确抉择,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精技强能,质量至上”的教学理念。按照“重基础、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特别是在藏医学本科教学中,紧密结合藏医药文化的实践性特点,充分利用甘南藏区境内及周边省份藏药材自然资源,每学年夏秋两季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野外辨药采药教学活动,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有效增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持续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特色”相统一的原则,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效能,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办学措施,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校硬件、软件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实现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促进甘南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取得了显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十年一路高歌,甘南州卫校创造了优良的办学业绩,为甘南州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藏医药事业振兴繁荣做出了骄人的贡献,学校美誉度、知名度、品牌度不断提升,已然成为学子向往、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知名学校,在甘南乃至全省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南州卫生学校将始终在州委州政府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深入贯彻新时代“职教20条”“高教40条”改革举措,紧紧围绕全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藏医学专业“双一流”建设,努力提升内涵,打造高水平专业;全面提质赋能,培养双师型队伍;聚焦学生成长,贯通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提升育人契合度;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院校。深化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以德为纲,以质立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甘肃,服务藏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谱写甘南卫生学校和藏医学院新的壮丽乐章,为甘肃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