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产业扶贫提升群众幸福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11月0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何龙 加次力


  记者 何龙 加次力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甘南州上下解放思想,勠力同心,认真谋划具备资源条件、带动增收富民的主导产业,夯实产业根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脱贫成效长期稳定可持续。同时,对贫困户“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对每村每户有针对性脱贫规划与方案,开出“小处方”,靶向治疗、精准“滴灌”,“号”准了脱贫的“脉”,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迭部县雷玉卡村的旦智秀数着手里的钱笑得合不拢嘴:“自从加入合作社以来,我每年都能分到红利,日子一天天好了。这是党的惠民政策带给我们老百姓最大的温暖。”
  产业兴、百姓富。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年初,迭部县尼傲乡尖尼雷玉卡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喜获丰收。合作社创办以来,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入股参与模式,从刚开始的8户到现在的全村覆盖15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群众共同增收,变“输血”为“造血”,2018年共创收10.2万元。这是我州推进扶贫产业的一个例子,像这样的实例在甘南不胜枚举。
  产业兴旺,脱贫有路。履职尽责,强力推进扶贫工作。
  近年来,我州全面开展“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三年攻坚行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加快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激发了各族群众立志摆脱贫穷落后的信心、矢志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为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州先后制定出台了《甘南州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意见》《甘南州“1+17+1”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甘南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提供支撑。
  强化产业支撑,攻坚克难。推动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全力夯实脱贫根基。
  摸穷底,集中先啃“硬骨头”;挖穷根,创出脱贫新模式;兴产业,培育致富长效“路”……在做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甘南州通过“输血”摘“帽子”,“造血”拔“根子”,全力助农增收。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组织实施产业培育、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易地搬迁、生态扶贫、兜底保障、整体提升、精神扶贫“十大工程”,为决战深度贫困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2012年以来,围绕精准脱贫“十大工程”,全州落实到位各级扶贫专项资金48亿元,汇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让贫困群众拥有一项技能,这不仅是改变个人生存困境的现实考量,也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有效路径,更是实现民族未来发展的根本之道。
  发展产业,就是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只有产业兴旺,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农牧产业发展上,甘南州着力培育牛、羊、果品、蔬菜、藏中药材、马铃薯、蕨麻猪、丛岭藏鸡等八大特色产业。
  截至目前,全州建成青稞生产基地30万亩,创建青稞、玉米、油菜高产示范田22万亩,累计建成蔬菜温棚4393座,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区9个。全州各类牲畜存栏364.71万头只,2018年全州各类牲畜总增率39.5%、出栏率59.6%、商品率54.3%。
  2018年全州肉类总产量9.54万吨,至2018年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初的28.39万减少到2.16万,净减少26.23万;贫困发生率从51.3%下降到3.89%,下降47.41个百分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绝对贫困这个“老对手”,甘南州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碌曲县尕秀村村民拉毛加说:“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更强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尕秀村,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实施牧民定居点、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房屋标准统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齐全。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