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州委办公室多措并举确保主题教育全覆盖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11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周伟


  本报合作讯 州委办公室机关党委针对退休党员居住分散、年龄偏大、腿脚不便集中学习难的实际,通过“集中研学、上门送学、网邮寄学、集中补课、网络交流”等模式,使这些老党员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确保了主题教育学习全覆盖无死角。
  支部集中研学。机关各党支部通过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周例会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在集中学习中,邀请具备条件的退休党员参加所在支部安排的学习研讨活动,原原本本学原著、悟原理,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干部上门送学。各支部建立完善“老弱病残党员台账”,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党支部集中学习及相关活动的老党员,采取送资料或上门讲解等方式“送学”,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党的最新理论,了解国家大政方针。
  依托快递寄学。根据建立的“在外退休党员”台账,主动联系当事人,依托现代快递业务,采取“寄学”办法,把主题教育的学习资料及相关要求以邮件形式寄发给他们,要求他们积极学习相关精神。
  利用网络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学习强国平台、微信群等信息手段,积极与党员交流,掌握党员学习情况,同时鼓励他们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以线上学习+线下讨论为基础,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把学习装进口袋,把理论带在身边,成为退休党员干部学习的移动“充电宝”。
  截至目前,州委办公室机关各支部集中参加学习的党员共90余名,向5名老党员进行了上门送学,向10名老党员寄送了学习资料,真正实现了主题教育学习全覆盖无死角。   (周伟)
  (上接一版)
创建 改善百姓生活
  让人民群众从城市发展中分享更多成果,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生命线。
  市委、市政府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高度,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工作做起。紧紧围绕理想信念、乡风文明、经济民主、社会环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化、长效常态机制建设,全力实施了以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交通秩序优化工程、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最美家庭创建工程、青少年德育工程、文明服务品牌塑造工程、城乡文明共建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十大重点工程”和以集中宣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礼仪活动、集中整治活动、群众文化活动、道德教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理想信念建设活动、整治提升活动、成果展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主题活动”。
  一条条马路干净整洁,一栋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拔地而起,一道道景观灯扮靓了城市夜空,一个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彻底改变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城市绿化面积持续增加,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拒绝塑料袋,使用环保袋成为羚城人的行为自觉,市民的文明素质逐渐提高,在农牧村,最洋气、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每当夜幕降临,无论是城市广场还是乡村舞台都会歌舞翩翩……羚城人在自己的城市里,悉心经营着自己的幸福。
创建 展示全新形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场“幸福风暴”,将文明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构筑起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  
  积小德,行大善,做好人。在羚城,有很多人在服务中帮助他人,在奉献中快乐自己。扶老助残、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支医支教、社区建设……处处跃动着众多志愿者的身影。
  执政为民,营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合作市委、市政府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环境支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创建已经成为每个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在自觉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尽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是合作市全体干部职工的坚定信念,更是9万羚城人民的热切期盼。春华秋实与精彩风流在这里交相辉映,今天的合作,正以文明城市创建的丰硕成果,奋力开创羚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