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孩子报班 从心勿从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9年12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智春丽


  ◎智春丽

  每逢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家长们见面,常聊一个话题:你家孩子报了几个班?渐渐地,在“孩子报几个班”这个在社交网络经常引起焦虑的话题上,我发现自己参与聊天时的心态在变化:最初难以名状的焦虑少了,量力而行、乐在其中的淡定多了。
  变化来自陪孩子上兴趣班的亲身经历。有的是花钱买教训。也曾在寒风肆虐的冬天下午把3岁的儿子从香甜的午觉中拽起来赶去早教中心上运动课,课堂内容除了儿子当时根本不可能听懂的英语引导,其实也就是翻几个跟头,过后想想,让他舒舒服服睡醒后在沙发上蹦的效果是一样的;有的确实是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兴趣的大门。每周一次的唱歌课已经坚持了快一年,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五线谱上简洁又富于变化的音符,给孩子带来许多快乐时光。
  实际上,孩子报兴趣班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很多时候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把这种需求放大了,甚至是以兜售焦虑为策略。多数家长在育儿领域都是新手,听得多了,完全不焦虑也不太可能。那么,如何识别真实的需求与制造出来的需求?不妨回到源头,从“正名”开始,让上兴趣班回归兴趣。
  多次的“实战”经历让我认识到,孩子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应的兴趣班,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不过,孩子之间千差万别,学习内容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去消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某个时期有的学得快一些,学得慢一些的不代表错过了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任凭家长有多少雄心壮志、培训机构列出了多少诱惑,报班还是要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出发,从兴趣出发。
(摘自《人民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