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玉
早晨,为“第51号教室”的孩子们上课,听到孩子们读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杰作《四季之美》“……冬天最美是早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童年时冬日上学的一幕幕。 ??每当冬日,严寒卷来,大人们就给孩子准备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火炉。小火炉是用破旧的洋瓷缸子或洋瓷碗将边沿钻两个或三个小洞,再用一根二尺多长的铁丝,从小洞里穿出来,做成提手,宛如一个小水桶。然后,将烧红了的炭火置于其中,当然,还要在“桶”底部钻六七个小洞当通风眼,不然,炭火很快就会熄灭。 ??就这样,孩子们的手里,就有了一个会走的小火炉。 ??自从有了小火炉,每天课间十分钟,校园里便热闹异常。手拿小火炉的男孩子们自然就要耀武扬威一番了。时不时地将小火炉抡起来,使劲在空中转上一阵,让自己的小火炉火最旺,然后再瞧瞧周围的小火炉的火势,还热情地帮别的同学抡上一阵子,自然又是大显身手一番。那些自己有火炉却不敢抡的同学,似乎有些不甘心,也学着别人的样子,抡起来,这不抡还好,一抡起来,结果将火炉中的火种撒出来,宛若天女散花般,火粒呀,碳灰啊,洒的自己满身都是,衣服上,脖子里,头上……有了这前车之鉴,也自然就不敢再试身手了。 ??我的小火炉是后来央求了家人,几次三番。父亲才拿了自己半新不旧的喝水缸子,给我依葫芦画瓢的做了一个。自此,我也着实“招摇过市”了几天。但我不敢将小火炉抡起来,因为的确怕火花四射,引火烧身。 ??如此这般,童年的冬日,是小火炉的冬日。抡圈,添炭,抡圈…… ??当然了,上课40分钟,小火炉也随我们进教室听讲了,让原本冰冷的教室也变得暖和起来。 ??大概过了两三年,政府给学校提供了取暖的煤炭。小火炉终于因为怕引起火灾而被禁止。就这样,辉煌了两三个冬日的小火炉被尘封了。 ??又过了许多年,观看八七版《红楼梦》时,每每看到荣国府女眷冬日用小火炉暖手的情景,又忆起童年时代的小火炉来,依然觉得很温馨…… ??如今,距离拿小火炉上学的时光,已30多年了,但当年那温暖了手,温暖了校园,温暖了整个冬日的小火炉,依然存于心田,久久的,难以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