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潭讯 (记者 张成芳) 近年来,临潭县把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夯实责任,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用“三项机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节约集约机制——花小钱办大事。安排县级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厕所改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用于绿化、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变废为景,利用碾盘、石磙等废弃物件打造精品景观,既扮靓环境、节约成本,又留住了乡愁记忆。 常态长效机制——全覆盖可持续。坚持网格化区划、动态化覆盖、精细化管理、目标化考核的总体思路,采用分块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将城区划分为8个片区115个部门和单位,各片区分别由副县级以上领导负责包抓,对所有行政村按照乡级包村职责和村“两委”班子管辖范围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整治主体责任,构建覆盖城乡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网络,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久美”奠定坚实基础。 内生造血机制——夯实产业支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从增强村庄“造血功能”入手,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手工业等富民产业。建设草莓种采体验大棚,把闲散土地变成财富田园,实现了群众得租金、集体有收入、村庄环境美。抓住土地流转的有利契机,着力打造出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村庄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冶力关镇池沟村、八角镇庙花山村等一批生态宜居、风格迥异的田园乡村脱颖而出,村民在享受乡村美景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加了群众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