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一直以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影响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 州委州政府正视现实,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甘南州能够永续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关捩。在2015年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后,自加压力,为这个创建目标加了3个字:无垃圾。自此,甘南州发起了一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愚公移山之志、脱胎换骨之举”为行动纲领的“环境革命”。 欲去沉疴,必下猛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倡导全民参与,坚决整治各种垃圾乱放乱倒、各类广告牌匾乱贴乱画、商铺摊点乱摆乱设等现象。推行“环卫队伍专业化、清扫保洁精细化、作业标准科学化、监督管理信息化、运作机制市场化”的“五化”模式,重点围绕乡镇驻地、农牧村组和家庭院落,以“户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理”为标准,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有特色的环卫基础设施、有专业的环卫保洁队伍、有专(兼)职的监督管理机构、有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的“四有”标准,大力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坚决做到视线所及无垃圾,长期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将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杠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围绕城镇垃圾填埋、垃圾分类处理和乡村垃圾出口等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科学布建、急用先建”的原则,积极申报,多方争取,逐年稳步实施。从2015年以来,各县市多渠道筹资2.9亿元用于城乡环卫设备购置、保洁经费及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等,购置各类环卫设备1.8万多件套,配备环卫人员3600余人,配发垃圾清运车1299辆、垃圾箱21784个,新建城乡垃圾填埋点1100多处,发动干部群众890万人次,清运城乡垃圾160万吨。在全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上优先保障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用地计划指标,争取城乡污水垃圾收处设施共计26项,有效解决了农牧村垃圾“收运处”难题。 州委州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持久开展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试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试行)》等,这些制度,无一例外都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着墨用力,构建起了细密的系统化、网格化整治制度体系,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它所编织起来的动力机制、体现出来的思路思维,对于全州其他重点工作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环境革命”改写了过去“脏乱差”的历史,创造了“真善美”的传奇,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良好效果。这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成果、现实性影响能够和甘南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相比,它贯穿着我们在历次重大事件重要工作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