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不少国家在检测和治疗成本上大呼“伤不起”,一边是中国对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拿出“两个确保”来兜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救治费成舆论场爆款议题。 邓海建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回应称,新冠肺炎人均治疗费用1.7万元,其中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5%,剩余由财政补助。应该说,无论是医保基金还是财政,对此都是能够承受的,公众不必为治疗费用担心。这也显示了我国医保基金和财政具备较强的承压能力。更直白点说,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医保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目前,我国已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不过,这个网络是否高效、是否畅达,参保群众究竟能享受怎样的权益和惠利,新冠肺炎疫情不啻于一场措手不及的“突击大考”。 时下而言,“中国答案”至少给出了三层解答: 一则,兜底
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不仅医保资金雪中送炭,财政资金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两相连手,后顾无忧。 二则,速决
在本次疫情中,医保部门要求对异地就医患者同样采取先诊治后结算的方式。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财政给予补助,异地就医医保支付费用由就医地医保部门先行垫付。职能集中、沟通高效,医保制度优势兑现为看得见的治理效能。 三则,人本
无论是开设新冠肺炎医保绿色通道,抑或打破常规迅速将火神山医院等纳入医保定点……凡此种种,皆彰显中国医保制度不以单纯基金平衡为目标、而以维护人民健康和安全为旨归。 正因如此,较之于2003年非典初期而言,本次疫情不仅没出现因担心医疗费用而“逃脱”检查的现象,反而是患者、疑似患者积极主动地到医院排队求治。医保的基础性、普惠性,以事实胜于雄辩的姿态深入人心,同时也用有效救治与稳妥安排减少了人员流动,安抚了民心民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为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描绘了路线图。因此,“人均治疗费用1.7万”是医改效能的显影,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新冠疫情如今已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疫情面前,医保够不够硬气、财政有没有担当,乃至健康治理处于何种层级,都事关百姓生死。时至今日,我国对疫情的处理世界有目共睹,历史自会忠诚记录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