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迄今最大规模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内地7.2万份病例数据(其中4.5万份确诊病例)的研究显示,确诊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8%,女性为1.7%。上述发现与此前有关冠状病毒及流感疫情的研究数据基本吻合。美国《内科学年鉴》此前曾刊登研究称,2003年香港的非典感染患者中,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出50%;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男性中约有32%死亡,女性这一比例仅为25.8%;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时期,成年男性患者的死亡率也高于同龄女性。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文,对男性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从生理层面而言,女性雌激素可能在免疫中发挥了作用。美国爱荷华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团队曾开展一项研究,将小鼠暴露于非典冠状病毒后发现,雄鼠比雌鼠更容易受到感染。相较于雌鼠,雄鼠自身免疫反应较低,体内清除病毒速度较慢,导致肺部损伤更大,死亡率更高。当研究人员阻断了雌鼠体内的雌激素供应时,雌鼠死亡率显著升高。这表明,雌激素可能起到了抗病毒作用。 从生活方式层面而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萨布拉?克莱因提出3点看法。1.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视程度。即使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已大力宣传个人卫生对防疫的重要作用,但男性使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规范洗手的可能性仍然比女性低,这导致男性在许多呼吸道系统传染病中病情更重。2.不良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因此他们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感染新冠病毒后治愈率也较低。3.对医疗服务的态度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安全感”较低,这使她们更积极地寻求医疗服务,更有可能及时获得全面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