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夏河:产业扶贫结出“致富果”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04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小目标 致富果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张鹏翔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我来车间后,学会了制绒和织绒,既可以在车间干活,也可以拿回家干。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4月10日中午,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的一家扶贫车间里,尕藏草一边用传统工具手工编织着牦牛绒围巾,一边聊着自己生活的变化。
  尕藏草是阿木去乎镇扎代村的贫困户,她所在的扶贫车间,是阿木去乎镇党委、政府设置的五个扶贫车间之一。
  “我们还生产旅游景点搭建帐篷时用的羊毛毡、牦牛绒毡,离我们车间十来分钟车程有个黑牦牛帐篷营地,那里的帐篷都是我们车间生产的。”尕藏草微笑着自豪地说。
  “阿木去乎镇扶贫车间灵活的生产模式,让不少像尕藏草这样的贫困户走上了奔小康的路。”夏河县副县长、阿木去乎镇党委书记旦正加介绍说,在探索推行扶贫车间工作中,当地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四送”,实现扶贫、扶就业、扶产业、扶集体经济“四扶”目标,达到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四赢”目的,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说起黑力宁巴村,旦正加见证了它的华丽“蝶变”。
  在雪山的掩映下,国道213线似一条玉带环绕春日的草原。而村子就如同一颗珍珠,点缀在这条玉带之上——这个昔日的省级深度贫困村,如今成为美丽的生态小康村。
  “2019年,黑力宁巴村重点实施了农牧村‘七改三治’及农牧户住房提升改造、农牧村住房民族化特色风貌改造、黑牦牛帐篷营地等20个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实现了全村整体环境生态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村容村貌特色化、家庭院落景观化,全面打造集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生态宜居和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小目标’。”旦正加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黑力宁巴村将依托已建成的观景台,联动周边村庄,重点发展村落观光、藏寨体验、景观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集藏式民宿、骑马射箭、观景观演等藏族村落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专业村集群,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脱贫奔小康的斗志和发展愿望,树立奋斗精神,让产业扶贫结出累累“致富果”。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