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茹
文徵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儿时的他虽然出生在书香门弟,却一点也没有遗传到祖辈的聪慧,甚至还有些愚钝。文徵明两岁多不会说话,六岁站立不稳,到了八九岁还口齿不清,亲朋好友都说这孩子可惜了。 13岁后,文徵明突然开了窍,渴望学知识。于是,任温州太守的父亲为他聘请名师,教他读书认字。文徵明虽然不聪明,但做事用心专注,别人学一遍的内容,他要学两三遍。因此,他学得扎实,进步很快。19岁那年,他在苏州官学读书,本来他文章写得很好,但因字写得潦草,老师给了他差评。他难过之后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父亲为他请来了书法家李应祯做老师。李应祯性情孤傲,难以接近,面对木讷的文徵明,李应祯时常批评、训斥他。可无论老师怎样斥责,文徵明总是恭敬地执以弟子之礼。学习上,他更是心无旁骛、勤奋刻苦。他天天临写《千字文》,不写完绝不睡觉。平时写书信简札,都用蝇头小楷来写,笔画细若毫发,结构字体工整均匀。 文徵明的勤奋执着感动了李应祯,他将毕生学书所悟全部教给了文徵明。汗水和毅力给了文徵明最好的回报,没几年,他的书法就自成一格,远近闻名。即便这样,文徵明无论繁忙与否,每天都要练习一遍《千字文》,直到晚年,从未间断。 20岁那年,有一天,文徵明看到父亲好友沈周的山水画《长江万里图》,他喜欢得看痴了,连饭也忘了吃。随后,他央求父亲要拜沈周为师学画。 沈周为人谦和,是一位品格高逸的画家,他本来不愿意收好友之子为徒,但看到文徵明对绘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对他说:“画画不是一两年就能学好的,或许要花掉一生的时间,你能坚持吗?”文徵明傻傻地点点头。 沈周不仅指导文徵明绘画基本功,还带他出席各个收藏家的雅会,让他亲见、为他讲解各种各样的绘画风格,让他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绘画体系。 在师从沈周的20多年里,文徵明持之以恒,终于掌握了绘画这一“绝活”,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精,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画作,成为一代大家。 文徵明先天条件看似不如人,甚至有些“笨”,但他能够通过后天的勤奋不断学习、精进,且为人谦和、诚恳,才终成大器。从他身上,我们似乎可以学到教育子女的两点经验: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人品永远是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