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04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七改


  记者 闵贵平 通讯员 汪江海

  不沿路、不沿河,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人均耕地0.96亩,人居环境差,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舟曲县江盘镇马土山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马土山全村86户356人,纯藏族村,平均海拔约1800米,属高半山地区,是舟曲县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村。
  几年前,群众到县城办事要步行一小时多的山路才可坐车去城里,雨天村道山路泥泞难走,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如今,记者驱车沿着新硬化的水泥路盘旋而上来到马土山村,赫然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红色的琉璃瓦、鹅黄的墙面,干净整洁的村道,与乡村美景构成了一幅民俗风情田园画。
  “党员把头带,群众富得快;支书做示范,村庄面貌换;支部堡垒强,合力奔小康。”在马土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内,标准化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整体划一,党徽熠熠生辉,党旗迎风飘扬,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元素充分彰显,给群众讲述着党建引领贫困山村的蜕变之路。
党员把头带,群众富得快
  “发挥余热,为本村事业献智献策,为党和人民增添光彩。”王六十五家门前墙面上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员户牌子在马土山村上无处不见,牌子上写有姓名、民族、入党时间、本人照片及党员承诺事项。马土山村共有46名党员,男党员41人,女党员5人。自创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县以来,在村支部坚强带领下,发挥村上党员力量,带领村民改思想、转观念,主动带头组织全村闲散人员进县城劳务市场揽活,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组建“女子搬运队”,承接搬运建筑装饰装潢材料,按利分成。村支书王永平说“只要家里有党员的,我们就在他家大门上贴上牌子,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党员在村上的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我村每年外出务工的有120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支书做示范,村庄面貌换
  “农村强不强,全靠领头羊。”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支部书记承接着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使命。为了摆脱马土山村贫困面貌,赶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马土山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作为,针对全村务工人员无技术、缺技术等情况,村支书王永平通过多方考察咨询,于2017年带头创办了舟曲县永平劳务中介有限公司,实行劳务输转、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和种养殖业等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搭建“党组织+劳务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平台。目前已累计组织全县劳务输转1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650余人次,劳务输转马土山闲散劳动力700多人次,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余人,吸纳本村贫困户到劳务中介公司就业10人,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2018年12月,被县人社部门确定为“扶贫车间”。在“三变”改革中,王永平带头发挥“领头羊”作用,多次与群众沟通、做思想工作,承包50亩耕地种植核桃、养殖200箱中华蜂,现如今50亩核桃园已初成规模,增收后将按利分红给参合群众。
  2017年以来,按照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计划,马土山村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进行村道硬化,村容亮化,墙面美化等建设改造,并给每户补助2.5万元,进行农村“七改”工程和风貌改造;投资370万元为马土山村硬化通村道路。“精准扶贫以来,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从沙川桥到村上的路是土路,现在路面加宽硬化了,还做了边沟,群众出行方便多了。”马土山村老村长王学马才说。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