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山水更美 民俗更淳 百姓更富
临潭:扶贫好政策 群众喜脱贫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05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敏海彤


  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近年来临潭立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县情实际,以深度贫困乡村为重点,在扶贫的道路上坚持以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为先导,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让精神扶贫贯穿始终,走出了一条“精神+物质”共赢的特色扶贫之路。
  记者 敏海彤

  “西正开的夏菜,户神宝的药,中海油的工服真正好;丁桂英的花儿,贾双龙的锅,农盛的牛羊满圈跑;龙元山的蜂蜜,马玉芳的兔,庄稼汉的杂粮利健康……”一段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形象地表现了临潭县各个合作社的特色和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
要富口袋 先富脑袋
  临潭县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文化扶贫,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大功夫,让文化成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携手中国作协,以“文化润心,文学助力”为方向,组织开办“助力脱贫攻坚文学培训班”,帮助临潭文学爱好者提高创作能力,着力书写“脱贫攻坚”故事。加强临潭县乡村文体设施建设、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京进修培训、基层文学阵地扶持和县乡图书馆及农家书屋建设。组织国内作家深入临潭采访采风,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集《爱与希望同行——作家笔下的临潭》、诗集《临潭的潭》、三卷本文学作品集《洮州温度》。报告文学集《临潭有道》通过讲述发生在贫困群众身边的精彩故事和参与帮扶的各级干部亲身经历的故事,真实展现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群众从一开始的求对联,到现在自己编内容,让我们本土的书法家帮着写,这也是文化下乡过程中的变化。”参与多年文化下乡活动的临潭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组织文艺院团和民间艺术团前往各乡镇开展“文化进万家”及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主题活动48场次。书法协会在新城、城关、羊永等乡镇开展了“送春联”活动,每年为群众赠送春联1000余副。以“乡村舞台”和文化站为平台,指导各乡镇129个民间文艺团体,利用庙会、传统节庆举办了秦腔演唱、歌舞表演、“花儿”演唱、拔河比赛、广场舞、锅庄舞、社火表演、赛马、篮球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
特色产业 铺就富路
  临潭县紧紧围绕牛、羊、黑驴、中药材、高原夏菜、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亿元,其中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622亿元,实现了全县1.2万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全覆盖,户均产业扶持资金累计达到2万元以上,全县特色产业种植达15万亩。
  2019年,完成4295户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6193万元;完成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任务,培训农牧民群众1100人;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1家,实现78个贫困村每个村规范运营2个合作社;扶持49个贫困村和52个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141个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全覆盖。在引进中天羊业、天士力中天药业、甘肃红星伟业3家龙头企业的基础上,2019年引进了天津傲绿集团公司,开发土特产包装销售项目、牛羊肉精加工生产线和冷藏基地项目,成立了临潭县铭鑫羊业联合社、临潭县黑驴王子联合社,联合社成员达到66家,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结合农牧村“三变”改革,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得到普遍推广,产销对接有了保障,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全县新增入股贫困户3600多户,新增产业入股资金5900万元,全县有6600多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了从农民到股东的华丽转身。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