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在古代,婚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几千年前的西周开始,统治阶层就为婚礼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礼仪。 《礼记·昏义》开宗明义指出了“婚姻大事”的重要性:“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说,结婚是关乎宗庙的大事。 看到古代用“昏礼”指代“婚礼”,不少网友戏谑地解释,女子发了昏才结婚,这个解释太过“网络化”。其实,在最初,“昏礼”说的是一个时间概念。东汉郑玄曾这样解释:“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用昏者,阳往而阴来。”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女子属阴,黄昏是“阳往而阴来”,所以会在日月交替之际的黄昏举行娶妻之礼。后来,因为黄昏时女子出嫁,便有了“婚”字,“婚”也逐渐取代了“昏”。 结婚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古人结婚时有哪些仪式呢?《仪礼》的“士昏礼”中记载了结婚的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也被称为“六礼”。 所谓纳采,就是发出婚议,如果男方觉得某家有女可做议婚对象,便请媒人带着大雁作拜见之礼,进行说合。纳采是订婚的第一步,纳采时必须用雁,这是什么原因呢?《白虎通义·婚娶篇》这样解释,雁的特性是顺阴阳往来,根据时节南来北往,不失其节;雁在迁徙过程中,飞成行,止成列,暗喻新妇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遵礼守法,长幼有序。另外雁又称义雁,一雁死,另一随之,这就象征男女信守不渝,从一而终,相互偕老。 第二步为问名。因为古代婚姻“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也就是必须通过媒人了解对方的姓名,问名回来后通过占卜以定吉凶。 第三步纳吉。如果在宗庙占卜得吉兆,便再遣媒人去女方家告知,这桩婚姻便基本议定。 第四步纳征。由男方家出其财物聘礼,遣媒人送往女家,“纳币以为婚姻之征也”,古代传说伏羲制嫁娶之礼,以“俪皮”(成双的鹿皮)为聘礼。 第五步请期。由男方家选择良辰吉日,决定某月某日某时迎娶,将此期日通知女家,让女方家做好嫁女准备。 第六步迎娶。由新郎率人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到了这个程序,才是婚姻的实质内容。现在的婚礼,主要就是第六步的展示,前面五个步骤,基本上都简化,甚至没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礼中,除了纳征这个环节,其他五礼中均可用雁,雁成为婚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当然,活雁不容易得,后来出来了很多替代品。唐代以鹅行奠雁之礼的现象就很多见了,后人以鹅代雁,谓之“雁鹅”。 (摘自《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