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信守承诺有作为 万事开头难。刘旺海意识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更离不开村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为此,刘旺海决定从村党建工作抓起。他以第一书记职责,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村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同时还积极发展党员和村两委后备干部,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为全村的发展领路把脉,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使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了全面发挥。 无论是驻村还是扶贫,于刘旺海而言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驻村两年来,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身于帮扶工作中,半年后,刘旺海已经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各项政策烂熟于心、各类数据信口拈来的行家里手,群众的满意度和口碑也逐渐升级。 刘旺海自己不抽烟,但为了和村里的群众拉近距离,平日出门都会专门带上一两包,碰到村民们时会发支烟借此聊几句。有时看到老人,索性会给他半包一包的,时间久了,全村人都能认得并记得他。有时他开车上下走的时候,碰到顺路的村民也带上一程……,逐渐地,村民们对这个九零后的“娃娃书记”有了信任与好感,遇到一些问题也都愿意来找他咨询求助,甚至有村民还给他倾诉积攒十多年的委屈。“群众信任了,我的工作也就打开了局面。”刘旺海说,对于村民们反映的问题,他会及时反馈给上一级,并跟踪问效落实。 扶贫路上践初心 驻村两年来,在刘旺海和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斜沟村累计落实各类帮扶项目、资金800余万元,用于修棚圈、维修厨房、修河堤、修五保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维修村委会等各类项目中。刘旺海还在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带领群众种植藜麦、开办合作社、养羊养蜂,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群众实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分红的致富梦想。 刘旺海说,从州直机关每天八小时的电脑办公,到驻村后全天候进村入户的“口头办公”,他经受住了那段很难熬的“磨合期”。他以为驻村工作就是为村里谋思路想办法摆脱贫困就行了,没想到现实却让每天走村入户、挨家串门的他真正成了扶贫路上的“六大员”。两年来,他硬是凭着“纽带”信念,把帮扶单位、乡政府、村两委和每一个群众都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让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及时反馈,让每一份关怀都落到了实处,让每一个心结都得到释怀。从刚开始村民们的隔阂远离、爱搭不理,到后来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其中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刘旺海自己清楚。 两年的驻村经历,说起来像故事一样:村民寇虎云电话里骂哭了对口帮扶干部,刘旺海连夜走访,经过几次三番的谈心沟通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村民寇三斤小腿钢针化脓,凑不够治疗费用,刘旺海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垫付2000元…… 刘旺海的每一份付出,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年4月底,刘旺海交接完驻村工作、准备离开斜沟村时,村民许永忠突然快步追了过来,从车窗外递进来一双鞋垫:“刘书记,听说你要走了,这双鞋垫是我媳妇做的,你带上吧,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