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彩霞
今年以来,临潭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聚焦脱贫摘帽目标,紧扣脱贫退出标准,全方位统筹协调、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各领域工作实现了质的提升。 幼有所育。坚持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和行政督导复学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做到了学生入学有据、出校有底、去向清楚。针对残疾适龄儿童,继续深入开展“送教上门”,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劝返复学459人,实现适龄儿童少年辍学清零,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均接受义务教育,无人因贫失学辍学。 病有所医。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实现全覆盖,续签率达到100%。安排专项资金,全面开展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和医疗骨干培训,全县16个乡镇18所卫生院、141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参保13.98万人,参保率为99%。县乡级定点医疗均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的平均报销比例为87.79%。 住有所居。2009年至今,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345户,完成投资约8.2亿元,其中到位各级政府补助资金2.2亿元。2018年省级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计划1149户,县级自筹资金解决农村危房改造259户,共计1408户,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县级自筹资金对2019年因灾造成的470户危房全部进行了改造。 安全饮水得普及。结合农村饮水的实际现状,全面完成2019年137处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有效提升7675户3.4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全县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牧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产业扶贫显成效。坚持“多种多养多补、不种不养不补”的原则,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模式,培育贫困户新的产业增长点,持续加大到户产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完成建档立卡户发展特色种植5.5万亩;42家企业和合作社落实特色产业贷款8245万元;扶持有能力、有条件的599户建档立卡户、272户脱贫监测户和145户未脱贫户发展“五小”产业,扶持747户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拓宽了渠道。以临潭县铭鑫公司等为代表的9家龙头企业和98个合作社吸纳8604户建档立卡户入股,产业扶持入股资金达1.35亿元,户均入股分红1500元以上;以全州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4个文化旅游标杆村、12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建设项目正在扎实推进,扶持八角、冶力关、古战等乡镇发展农(牧、藏)家乐80户,群众增收能力和发展渠道进一步拓宽。 就业扶贫助增收。出台奖补政策,积极鼓励县内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开通“点对点”劳务输转免费直通车,向省内外输转返岗复工人员2批190人。9家扶贫车间共到岗员工284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68人。截至目前,全县劳务输转2.55万人,其中省外9850人,省内县外12295人,县内3355人。积极开发乡村道路管护员、保洁员、水管员等“八大员”公益性岗位累计5028个,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兜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低保专项整治、清理规范等工作,结合兜底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开展了农村低保清理规范“回头看”,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确保不漏保、不错保一户一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纳入低保范围共1935户5671人,占全县低保对象的69.4%,做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受到了省民政厅的通报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