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大力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小康实现之年。今年以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持续发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扎实推进公路项目建设“13935”扶贫措施,为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聚焦增收脱贫,细化目标任务 为充分发挥公路项目劳务扶贫带贫作用,全州交通部门以“建设优质工程、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为主题,瞄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劳务信息平台为纽带,以“交通扶贫车间”为依托,以劳务技能培训为抓手,提出了“13935”公路项目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扶贫目标:即搭建“1个劳务信息平台”,建立“30个交通扶贫车间”,培训“900名当地劳务人员”,帮扶“3000名当地群众就业”,实现“5000万元年劳务增收”。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根据全州工作目标,及时制定了实施细则,对助力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各阶段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限,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公路项目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深度和广度。 坚持精准精细,注重扶贫实效 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州、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响应,公路项目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劳务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劳务人员信息,实现了当地劳务人员、机械设备与项目用工、机械需求精准对接,为实现就业信息平台一网化、动态化管理,形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乡镇劳务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提供了平台奠定了基础。各县市和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办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优势,按照高速公路项目“一标段建立一个扶贫车间”,其他重点公路“一项目建立一个扶贫车间”,农村公路“一县市建立一个扶贫车间”的要求,成功建立并运行了交通扶贫车间,各扶贫车间通过建章立制,积极开发适合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岗位,通过多渠道发布项目用工信息,为符合用工条件人员建立了零距离就业的桥梁,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安心稳定就业、帮助增收脱贫。各扶贫车间及时成立组织机构,设置培训课程,利用工地扶贫夜校、岗前培训、师徒帮带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劳务人员开展了电焊工、钢筋工、机管员、施工安全员等岗位技能培训,累计完成培训当地劳务人员2067名。 各公路建设项目积极挖掘项目用工潜力,积极吸纳并优先使用当地贫困劳动力进入公路建设项目就业。截至8月底,全州各公路建设项目共使用劳务人员11467名,其中使用当地劳务人员3975名(贫困劳动力1060名)。在培训提升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用工需求,优先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签订劳务合同,及时足额支付劳务报酬,至8月底,累计给当地劳务人员发放工资4264万元。同时,通过租用当地群众机械设备、采购本地材料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使交通建设项目成为拉动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增收的强大引擎,至8月底,全州各公路建设项目使用机械设备总数达2498台,其中使用当地机械设备814台,累计支付当地机械设备租金5150万元,累计购买当地砂石等材料52092万元,通过其他方式帮扶当地群众增收2500万元。 严格督查检查,狠抓整改落实 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成立助力脱贫工作督查组,自上而下建立州级督查检查和各单位内部自查机制,加大日常督查检查力度,采取月检查、月评比、月排名、月通报等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共治的工作局面。不断加强督查督导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针对一些单位和县市问题整改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督查、较真碰硬、强化措施,坚决抓工作推进及整改落实工作,确保了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