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敏海彤
“看吧,来两天做个样子,就回去了。”乡亲们私底下悄悄议论着。2019年6月,刚到临潭县王旗镇立新村开展帮扶工作的杨凯翔因为年轻,遭到村民的质疑。 在一片质疑声中,杨凯翔一边学习扶贫政策,一边走村入户,并积极向村干部了解掌握各社分布、贫困人口、到村项目等基本情况。 在走访中杨凯翔发现大部分贫困户不识字。要想从根本上精准脱贫,就不能只是一味地给贫困户发放物品,而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先脱贫,将“扶志”先于“扶贫”落实到村里。 到立新村半个多月后,在杨凯翔的协调下,“共筑中国梦·平安校园行”公益活动走进临潭县,向王旗镇中心小学捐赠价值15.96万元的1000套图书,图书涵盖了“安全五防、防暴反邪、无毒世界、青春密码、心理健康、民族团结、留守儿童”七个方面。 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让杨凯翔很快就摸透了村里的情况。对于如何从“输血”变“造血”是摆在杨凯翔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对村里四家合作社的多次考察,不断探讨、优化,完善了帮扶合作社实施方案,先后分别与和谐合作社、杨登合作社签订了扶持带动协议。 结合立新村自然环境进行了反复研讨,最终决定让贫困户饲养土鸡发展“五小”产业从而促进增收。 虽然“五小”产业已经确定,可土鸡的品种不同,所需的养殖环境也各不相同,如何选择有特色的土鸡品种让杨凯翔又一次犯难。 在一次考察中杨凯翔发现,岷县马坞乡有家土鸡养殖场,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和立新村极为相似,且有一批较为少见的黑色土鸡。它的羽毛、鸡肉、皮肤、内脏、鸡冠五个地方呈黑色,蛋为绿色,所以称为五黑一绿鸡(绿壳蛋鸡)。它的肉质鲜嫩,且绿壳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为了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绿壳蛋鸡的生长,杨凯翔优先选择了28户贫困户,每家发放20只鸡苗作为试点第一批饲养。他常去贫困户家讲解防疫知识、查看土鸡生长情况,直到两个月后,看着第一批绿壳蛋鸡长势喜人,没有一只死亡,杨凯翔才放下心来,并为全村13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20只鸡苗,做到“五小”产业全覆盖。 立新村山大沟深,大部分村民都住在山上,虽然通村道路已硬化,但部分村社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还不完善、不配套,一些急弯陡坡、临崖路段没有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给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哪里该设置警示牌、哪里该安装安全护栏,每天的走访入户已让杨凯翔对这些路段烂熟于心。他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协调,为立新村制作安装了30多块路边安全警示牌和脱贫攻坚标语标志牌,并投资11万元修建王旗镇立新村道路安全护栏,看着这些安全防护设施,杨凯翔的心里踏实多了。 寒冬到来,他联系单位党办、团委开展“微心愿”暖冬行动,为立新村、龙元山村学校的40名幼儿及小学生送去温暖;疫情期间,他协调向临潭县捐赠84消毒液、免消洗手液等价值1.75万元的物资,缓解了消杀用品紧缺难题;春耕时节,他又协调公司为立新村、龙元山村553户群众捐赠复合肥,为345户一般户捐赠有机肥,总计10.8万元…… 前进的道路难免曲折,但只要方向正确,跨过沟壑便是坦途。一路风景,一路艰辛,驻村帮扶的经历,很好的诠释了杨凯翔作为新时代下一个年轻干部的精神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