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初一十五看月亮》:
以平凡之心诠释坚守之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09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廖翔鑫


  ◎廖翔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警营作家初曰春的散文集《初一十五看月亮》中有团聚,有分离,就跟这每月的初一、十五一般循环往复。月亮亘古如此,可看月亮的人却每次有着不同的心境。初曰春融情于墨,写下这本散文集,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对军旅生涯、公安工作的感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用质朴扎实的文笔引领着读者认识、感受、思考……
  部队和公安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在初曰春不同的人生阶段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在他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好面子的严厉父亲,不善交流的老班长,爱表现的“胡歪脖儿”,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并未因缺点而失色,相反在他们的小毛病背后是金子般宝贵的品质,是更为真实立体的活生生的人。
  《喊山》中讲述了一个年轻森林警察的故事。翟祯光,一位坚守在大山里的警察,从刚开始对工作的迷茫,对待基层琐事的满不在乎到后来被师傅的言传身教所折服,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森林警察。文中出现的三次“喊山”对应着的是三层递进的情感变化。作者用“喊山”这个细节折射出翟祯光所积压的情感和成长中的转折。在公安队伍中,有着无数像翟祯光这样平凡而又不凡的同志,作者似乎在向读者解读他们成长的心路,又似在大山中无边的森林回应着那一声声呼唤。
  在笔者看来,初曰春尽可能真实地为读者还原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警营生活。《父老乡亲》里那位无名的小片警儿面对生活的压力,疏忽了对家庭的关心,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社区百姓服务的工作中;从警25年的官军默默承受着老唐一家人的误解,无怨无悔地帮助着这个可怜的家庭;还有“新兵”老邢,无论资历多老,总像入伍的新兵似的,工作起来浑身是劲儿,始终热血沸腾地冲在第一线!正如《父老乡亲》中最后一段描述的“他只是个片儿警,他的名字并不重要,因为在我的眼里,他一直是个片儿警,他就那么平凡而又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对官军、老邢他们而言,公安事业是生命、是灵魂、更是其不可撼动的信仰。作者用生动的笔触让笔者看到了普通却真实的他们,感动的同时也更多了一份对如今幸福生活的珍惜。
  读《初一十五看月亮》,里面的文章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诠释着散文里那种形散神聚、意境深远的文学之美。作者笔下记录的各种情感,深切却不失真挚,人物饱满而立体,总是能让人在品读完文章之后,还能留下一份思考,思考成长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思考每一次选择的对与错,思考公安人信仰的那份坚定与赤诚。             (据《人民公安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