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窖藏红苕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10月1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徐成文


  ■徐成文

  每到秋末初冬,一大背篓一大背篓的红苕就被农民“请”回家中。农民们高兴地感叹,又是一个红苕丰收年。
  红苕收回家,农民们乘机去掉红苕上残留的蒂结,再用双手抹去上面多余的泥巴,最后将红苕按大小进行简单分类——那些鲜红的大红苕就安静地堆放在墙角,以备日后食用和留种。那些小或者伤了“身子”的红苕则堆放在另一侧,多半成为肥猪的“美食”。
  冬天天气严寒,温度较低,红苕要进行“保温”,否则就可能受冻,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烂,红苕的淀粉人们就无法“享受”。所以,在我们渝东农村,一到冬天,人们就采用各种方式来贮藏红苕。
  农村生产责任制下放之前,生产队要选择优良红苕备作来年的“苕种”。为了让这批“苕种”能安全越冬,几乎每个生产队都要修建“大屋窖”,即,选择一间很大的屋子(多半是生产队空闲的粮食仓库),然后在地面挖些槽沟,再将红苕铺在上面。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在屋子外面挖个灶孔,晚上燃烧柴草给里面加温。每到晚上,生产队就安排专人往灶孔里烧火,确保红苕的温度不低于15℃。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十天半月。
  除了生产队的大屋窖外,几乎家家都要用红苕窖来贮藏红苕。农民选择在灶屋中间的地面上挖一个大窖(大小依家庭红苕数量而定)。苕窖挖好后,先在苕窖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红砂谷子以便防潮。为了能确保窖里的红苕既保鲜而不冻坏,每铺一层红苕就要在上面盖上一层稻草。同时,在红苕与红苕的间隙处还要撒上一些红砂谷子,也是为了增加窖里的温度。最后,在窖的最上端,就用木板作为窖盖。窖里要始终保持干燥,最怕有水进入。所以,家家户户汲水时,都要绕开窖,生怕水流进窖里。隔一段时间,农民们要将窖盖揭开几个小时,好让里面的水汽蒸发掉。
  农民们把红苕贮藏在窖里,食用起来也十分方便。要是哪天要吃红苕,便轻轻揭开窖上面的木板,下到窖里取上来就是。
  以前,家家户户细粮很少,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要吃红苕、洋芋等粗粮。家家户户红苕窖里都要贮藏满满的红苕,以便开春二三月间“过荒月”,有食物能填饱肚皮。
  也有农民不在自己家中挖红苕窖的,他们往往选择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向里挖一个与地面平行的窖,直接把红苕堆放在里面,在窖口盖上稻草即可。这种窖虽然在野外,但由于窖里干燥也能确保红苕安全“越冬”。
  如今,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栽种的红苕也不多了,老房子的红苕窖几乎都填塞了泥土,而新建的小洋楼,就没有红苕窖了。逐渐消失的红苕窖,在以往的岁月里,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