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力 通讯员 王英
今年以来,合作市聚焦治理体制、工作布局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 聚焦治理体制,健全完善共治格局 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把平安合作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健全完善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建立了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的共治格局。召开政法工作会议暨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动员会,明确年度重点任务。配齐配强10个乡镇、街道党组织政法委员,实现了职位常设、工作专管,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最基层。制定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反邪教)中心规范化建设方案,将条件较成熟的6个乡镇和伊合昂街道确定为全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投入60余万元进行修缮改造,购置办公设备,现全部投入使用。以主要业务需求为导向,整合司法、人社、国土、民政、住建、信访等工作人员力量,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运作模式,将综治中心打造为汇聚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平台,实现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 聚焦工作布局,筑牢社会和谐屏障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活动。深入开展反邪教工作,积极开展邪教人员教育转化。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严打高压态势。办理的更某某恶势力团伙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完善“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快速反应、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时段,不断加大防范控制力度,建立了公安、武警部门联勤联动机制,白天有警察、夜间有警灯、城乡有警力、警务有安排,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形成了强大震慑。在全市13座藏传佛教寺院均建立了寺院警务室,实现寺庙社会化管理。机关及辖区3000人以上中学、大中专院校建立了警务室,配备了警务室民警。积极推进社区、驻村民警专职化。扶持成立了2家保安服务公司,建立治安户长、联户长、群防群治以及专业化应急处突4支队伍,有效增加了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建立驻村驻寺巡逻机制,不断加大对各乡镇、街道、寺庙重点部位的巡逻管控。将技防建设作为推动平安建设的辅助力量,对辖区街道、路段、重点区域和部位新布建的视频监控及球机、枪机和特殊摄像机进行维护,恢复监控图像103余路,在线率达99.23%以上。 聚焦模式创新,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在持续推进“网格化+十户联防”的基础上,精心谋划打造了“141”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十户联防、十车联防、十铺联防、十人联防、十组联防”的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确保了城乡各部位、各时间段、各行业领域管理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治理更加广泛有效,生产生活秩序更加和谐。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贯彻意见》等8项激励制度。按照“1+1+1+N”选配模式,进一步优化了网格长、联户长队伍。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联户长充分发挥“六大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把寺庙作为维护稳定和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牛鼻子”,不断延伸社会管理触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积极推进“双五好”评比和“五个一”工作法,使其成为寺院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助推器,宗教和睦和顺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切实将党小组建立在“网格化+十户联防”的联防组内,组建了党员先锋队,确保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管理服务群众、矛盾纠纷化解、问题隐患排查等工作,实现了需求在联防组发现、信息在联防组采集、隐患在联防组排查、矛盾在联防组化解、服务在联防组开展、问题在联防组解决,切实打通了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基层党建+文明村庄+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的治理模式。 聚焦矛盾调处,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大力充实人民调解组织。全市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居)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已全面搭建。对重点信访案件、重点信访人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五个一”责任制和职能部门负责制。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要求,健全完善“访、信、网、电、视频”五位一体受理渠道,切实将突出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作为重点,逐一挂牌销号,及时消除了隐患。 聚焦治理方式,革新优化治理模式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牧村、进社区、进寺庙。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开展了“七五”普法、“法律八进”、国家宪法日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知法尊法守法成为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了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全州民主法治村(社区)。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了城市文明公约、文明守则,以妇联、十户联防小组等群众自治组织为纽带,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文明乡风,净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妇女、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评选和乡村民俗文艺汇演等活动,以“正能量”引导激发群众向上向善和脱贫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全市39个行政村8个社区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让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成为引导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